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牢记知识,我会填空。(19 分) 1.一般物体都能( )光。 2.人体的器官复杂而精密,在( )的指挥下,人体器官有条不紊地运转和工作着。 3.( )可以让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 )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会导致( )计出,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4.德国科学家( )提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答案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牢记知识,我会填空。(24分) 1.空气是由( )混合而成的。其中( )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此外,还有少量的如( )、水蒸气等其他气体。 2.蜡烛燃烧时生成了(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五年级科学(冀人版) 满分:50分;进度:第113课 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辽阔的大海,那么,我们现在启航,依靠你 的自信和智慧,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精彩补白。(每空2分,共22分) 1.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 )注意力不集中。 2.饮食不均衡
冀人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检测,答案
第三单元地球剧烈变化 “地球剧烈变化”单元属于地球和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本单元是在中年级学生认识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构造、地壳运动及其产生的灾害现象。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通过观察、实验、制作、阅读等活动,指导学生先了解地球表面山脉的形成,再认识地球内部由三个圈层构成;然后认识地震、火山喷发的成因及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最后认识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表,探秘,教案
第二单元健康与生活 “健康与生活”单元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人体有感觉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之后,进一步认识人体器官的特点与功能,知道保护人体器官的方法。 本单元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活动,先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感官受到某些环境刺激时的反应和“刺激与反应”的作用以及学习保护感官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认识脑的功能及学习脑的保护方法;最后引领学生了解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刺激,反应,教案
8.环境与健康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常见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2.能举例说出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3.能举例说出应对环境污染,保护身体器官的方法。 4.能说出生活中的危险源,能识别常见危险标识。 科学探究 1.能从“伦敦烟雾事件”中提出关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问题。 2.能通过上网、采访、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 3.能对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环境,健康,教案
3.变色游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物体变色后有新的物质生成。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变色游戏的原理。 科学探究 1.能从物体变色的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物体变色现象的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图表记录、整理实验现象,表述探究结果。 4.能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对变色现象的原因表现出浓厚的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变色,游戏,教案
3、变色游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体变色的现象,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出变色游戏原理,体会到有些物质的变化会生成新物质。 过程与方法: 能按照要求,结合科学在线,探究苹果变色的原因。能举出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变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能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愿意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变色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变色游戏教案,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变色,游戏,教案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 二 三 总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右图表示的是空气中不同成分的多少,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成分,格数表示数量。代表的是( ) A、 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它气体 2、蜡烛燃烧实验中,你支持的观点是( ) A、空气能支持燃烧,但空气不是由多种气体混合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答案
期末测试卷(十一)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认真思考巧填空。(18分) 1.进行对比实验时,每次只改变 个条件,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合理。 2.噪声污染:损害 ,造成听力下降。影响 ,使人脾气暴躁,心情沉闷。影响 。 3.绝大多数地震是由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试题,答案
17 彩虹的形成 1、 教学目标 1、 知道彩虹的形成与阳光和水有关,会制造彩虹 2、 能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构成。 3、 能通过实验探究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4、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牛顿发现“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过程。 5、 通过七色板的制作,了解七色光能合成白光 6、 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彩虹的形成,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7,彩虹,形成,教案
15、 光的传播 1、 教学目标 1、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能设计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3、 利用光直线传播的原理制作针孔“照相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难点:制作针孔照相机,体验小孔成像的秘密学准备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蜡烛、手电,吸管、中间有孔的纸板、纸屏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与问题 出示情景图片:清晨,一缕阳光
光的传播,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5,传播,教案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光”单元的内容。本课从光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导入,设计了“寻找光源”、“探究光的传播路线”两个活动。通过“寻找光源”,帮助学生认识许多物体能发光,启发学生对发光的物体进进行简单分类。通过“探究光的传播路线”活动,引导学生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启发学生用其它材料设计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学生分析: 光是我们生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5.,传播,教案
15.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能说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科学探究 1.能从一道道光束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从光束现象中,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3.能根据假设设计多种实验方案。 4.能通过实验、观察获取光在空气中传播的事实。 5.能用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实验现象。 6.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并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5.,传播,教案
第十八课时 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的现象 3.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知道减小或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5.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6.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7.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8.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9.了解摩擦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摩擦力
承德圣继学校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2019年 月 日 课 题 第17课 浮力(2) 教学目标 1、 能从日常的生活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 能根据问题进行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3、 能对探究浮力大小产生兴趣。 4、 能说出浮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7、浮力,冀教版,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7,浮力
承德圣继学校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2019年 月 日 课 题 第16课 弹力 (2)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2、 能说出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 能在使用圆珠笔的过程中,提成探究性的问题。 4、 能对探究弹力产生兴趣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6、弹力2,冀教版,冀人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6,弹力
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常见的气象灾害的特点。 2能举例说出常见的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和防灾自救方法。 科学探究 1能从气象灾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阅读等方式获取气象灾害的信息。 3能利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4能采用资料卡、宣传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分享自
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8.气象灾害,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8.,气象,灾害
圆珠笔 【教材分析】 本课的目的让学生认识所使用的圆珠笔的构造,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圆珠笔的构造; 2探究了解圆珠笔的功能; 3圆珠笔在身边所起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在课堂中运用通过动手实验,来了解圆珠笔的构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具体的实例操作,使学生了解圆珠笔这一工具,并在日后更好地使用
冀人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4,圆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