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一带一路”之前世今生 【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进行中考备考二轮复习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历史考点内容的复习,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中考考点相对熟悉,同时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具备材料分析、读图、数据解读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历史第一轮复习更多地侧重基础知识点的“识记”,学生将零碎知识点整理形成知识架构的能力不强。从学习心理上来说,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导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汉武大帝,之后请同学们概述你所看到的内容。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次回到2000年前的中国,跟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领略茫茫戈壁的艰难万险和丝绸之路开辟的艰难历程。让我们共同走进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欣赏视频,并回答: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了历经十多年的艰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设计思路 一、课前设计系统 (一)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对西域的管理。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域当时的历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汉武帝时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本课分为三目内容。第一目:张骞通西域。介绍了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过程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筑梦空间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内容主旨】 和平往来带来的文明交融,终将战胜战争和野蛮驱逐带来的扩疆霸土。西汉时期,汉武帝以战争为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军事行为,却最终促成了上千年以商业和文明交流为主的丝绸之路的形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成就,对今天中国与欧亚各国共同构建“一带一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代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 课题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知道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立、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的史实。 2.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的意识。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是张骞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课题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域的含义;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历史学对本课内容的共识性和学术性解释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的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第14课,本课包括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 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解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于是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虽未完成使命,但了解到西域各族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第14课。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西汉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识读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情感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新课标总要求是学生需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据标准确定如下教学子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要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通过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比较表”,分析张骞通西域产生的影响;识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图、秦汉时期疆域变化图和丝绸之路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学习丝绸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课题: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科目:历史 教学对象:初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 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 2.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情况。 3.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及其意义。 4.掌握丝绸之路的概念及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5.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经过及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于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 历史 )学科导学案 第 周 第 一 课时 课题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 目标 1、识记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以及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通过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重点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入:同学们,课前请大家朗读黑板上的这两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和凉州词。这两首诗中出现了两个地名:“玉门关”和“阳关”,下面的这段视频请同学们想想看,与这两关有何联系?今天的“一带一路”是指什么?“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今天的一带一路政策,则是这两关为入口的丝绸之路,的新的延续。 过渡:穿越千年,回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内容: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穿越时空,通过大漠的行商,在地图上标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找出相应的位置。 2.教材分析 本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从历史文物看丝绸之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新中改背景下,历史学习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历史文物不仅是历史的有效呈现方式之一,而且是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途径。最终,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初中历史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沟通欧亚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是在张骞出示西域之后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2016年人教版 章节 第三章 学时 1课时 年级 七年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知道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中原与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通过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目标: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海上丝绸之路,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目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4,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老师,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