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评价孔子、老子的思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课题 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第五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自从我们校领导从即墨28中引进这种自主互助型生命课堂后,我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教学模式一共有五个步骤,以我这节课为例,浅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第一步:自主学习 我深知预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这节课为例,我要讲百家争鸣,那我就想引入百家争鸣时期,我设计的两个问题,可以把学生迅速的带进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步:探究释疑 这一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掌握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儒家思想的开创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以及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派、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探究诸子百家思想,感悟先哲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感悟先哲智慧,体会传统思想的博大 教学难点 民族认同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感悟先哲智慧 学生展示喜爱的诸子思想,教师点评,引导他们体会先哲智慧 二、影响深远 惠及世界 补充诸子思想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古代思想的伟大,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我的收获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课 题:第8课 百家争鸣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老子朴素的哲学思想及政治主张;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相关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老子、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1课 百家争鸣 (第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讲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活跃时期的思想成就,主要是讲老子的思想成就和孔子的思想成就,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都非常大,因此,主要的思想观点还是要以讲解为主,对于孔子的教育成就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书,归纳掌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变革引发思想解放潮流,许多文士、思想家,对社会的大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张,形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教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历史 内容主题: 百家争鸣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简介: 本节内容是人教2016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我的思路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感知历史感悟历史慧悟历史,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作为一名中学生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 课 题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各派在对立中相互辩驳与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儒家思想,为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制定愚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学重点 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 对各派思想主张的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表述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诸子百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陈老师,获奖作品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列表,能简述以老子、孔子等为代表的“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成就。 2. 结合案例,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分析,阐释百家争鸣各学派主要观点。 3. 通过讨论诸子百家的学说有哪些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归纳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 【教学思路】 教学模式 基础把握问题探究汇总升华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百家争鸣,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共18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8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 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知识拓展】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使用的生产工具 北京人、山顶洞人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半坡人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 春秋时期铁器,【重要提示】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应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
部编版七上,历史,知识,总结,课件,动荡,春秋时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一“推恩令”的实施,A,1. 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 措施 (1)颁布“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
部编版七上,历史,知识,总结,课件,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 发展概况 (1)大约20 000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 (2)距今10_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2. 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
部编版七上,历史,知识,总结,课件,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 出现:距今5_0004_000年,出现了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 商周时期 (1)用途: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
部编版七上,历史,知识,总结,课件,青铜器,甲骨文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知识点一光武中兴,1. 新朝兴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2. 东汉建立: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3. 光武中兴 (1)释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
部编版七上,历史,知识,总结,课件,13,东汉,兴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一炎黄联盟,1. 神话传说 (1)神话:“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2)传说:炎帝、黄帝等是远古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2. 部落联盟: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3. 著名
部编版七上,历史,知识,总结,课件,远古,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