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的内容有: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2、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从静态到动态的认识地球,形成完整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4、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运动,说课稿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位于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课程标准对此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拿着地球仪,观察经纬线的特点,发现且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以及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地球和地球仪是进行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其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经纬网确
地球和地球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地球仪,教学,反思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法选用、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和课后反思等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
海陆的变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变迁,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和七(1)班同学一起学习了地理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本节课基本上按照我校“高效六步法”的设计完成,在取得一些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比较满意的地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变化,分布,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 ,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
多变的天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多变,天气,教学,反思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设计理念】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学习的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翁地位。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及轮廓;(2)记住世界人口超亿的前十个国家;(3)理解世界各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5章发展与合作,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发展,合作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请把每小题唯一的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每小题2分,) 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动中心相同 B、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2、有关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答案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第1题。 1.发达国家数目最多的大洲的代号是( ) A.a B.e C.f D.g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 ) 领土面积的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 体制的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A. B.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单元测试,答案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 1下面描述属于气候的是( ) A狂风暴雨B四季如春C风和日丽D彩霞满天 2天气的特点是( ) 短时间 长时期 常变化 少变化 AB. C.D 3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B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 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受热慢放热也慢 4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单元测试,答案
巴西教学设计方案 巴西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七年级 第九章 第二节 题目 巴西 【教材分析】 本册书属于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本册共五章,根据课标选择了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第六章是本册说的开篇,简单介绍亚洲的位置范围及自然环境基本情况,随后按照距离从近及远,以亚洲为起点,第七章介绍临近亚洲的地区和国家,第八章
巴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地舆,教案
10.3.2旋转的特征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华师大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变换,是后续学习四边形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个渗透,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旋转共三个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
旋转的特征,师大,年级,下册,数学,10.3,旋转,特征,教案,老师
10.3.3 旋转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对称图形和旋转对称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的过程,发展图形的分析能力,提高“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探究意识,感悟变换的内涵,体会其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图形绕着某一定点转
旋转对称图形,师大,年级,下册,数学,10.3,旋转,对称,图形,教案,老师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或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而成。 (2)掌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利用两种不同方式来作出中心对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中心对称的特征作出某一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确定对称中心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日常生活中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动
中心对称,师大,年级,下册,数学,10.4,教案,老师
课题: 7.7.1余角、补角 主讲人: 总课时:7 第1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余角、补角的定义,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初步会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经历对余角、补角性质的探究过程,渗透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探究学习,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余角、补角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 余角、补角性质推理和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达 教学方法 探究
余角、补角,北京,年级,下册,数学,余角,补角,教案
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4 中心对称,1,课堂讲解,中心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的性质,2,课时流程,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如图,魔术师把 4 张扑克牌放在桌子上,然后转 过身去,请一位观众把某两张牌旋转 180,魔术师 转过身来,看到 4 张扑克牌仍如原样放置但是,他 很快确定了哪两张牌被旋转过你能说明其中的奥妙 吗?,1,知识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师大,年级,下册,数学,10.4,课件,老师
这个定点O称为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中心,像这样,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某一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旋转,A,o,B,转动的角AOB 称为旋转角,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中心 旋转角度 旋转方向,旋转方向:顺时针,预习目标,1.什么叫旋转对称图形? 2.你能找出图形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吗?,观察发现,观察下面图形旋转的特点:,注意旋转的方向,1,观察发现
旋转对称图形,师大,年级,下册,数学,10.3,旋转,对称,图形,课件,老师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变换,1.如何定义旋转的?旋转必须满足哪些条件?,旋转角,旋转中心,A,O,B,2.如图,ABC绕点M旋转得到DEF,则:,(1)点C的对应点是________;,(2)旋转中心是________;,点F,点M,AMD,,BME,,CMF,(3)旋转方向是________;,顺时针,(4)旋转角是________________
旋转的特征,师大,年级,下册,数学,10.3,旋转,特征,课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