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71页).docx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共71页)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出自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1课。作为单元的始业课,本课从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了三个探索活动:说一说,说出自己的想法;做一做,先预测,然后对各种材质的物体进行检测,最后概括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分析过程,共同研讨,课后拓展,加深对“磁铁具有磁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增加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课程设计了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情分析】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学生对磁铁也有一些认识:“磁铁可以吸住一些物体”“磁铁和磁铁可以吸在一起,有时候会推开”。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的金属”,他们对磁铁更多地存在于“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产生分歧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转变错误的观念。当然,正是由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了冲突,学生探究磁铁奥秘的兴趣才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科学探究目标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论。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和同伴共同探究,交流研讨。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同时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知道在很多产品中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材料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柱形磁铁、橄榄形磁铁、水龙头、易拉罐、一杯水、砖块、木片、卡纸、铜线、长尾夹、玻璃珠、橡皮筋、石头、沙子、橡皮、铅笔、直尺、铁钉、螺丝钉、回形针、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硬币、木屑1.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金或银,由于比较贵重,可以只做演示实验。2.不同材质的硬币:最好是全新的,尽可能全部提供。【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认识磁铁展示单元封面中的一套钓鱼小玩具。教师提问:这个游戏怎么玩?鱼竿靠什么才能吸引住小鱼?学生活动:上台边演示边描述如何用鱼竿钓鱼,鱼竿和小鱼玩具的构造是怎么样的,吸引住小鱼的奥秘是什么。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磁铁,以及磁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和乐趣。出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形状,并给这些磁铁取名字。学生活动:在取名字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设计意图:钓鱼小玩具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他们知道怎么玩,并且观察过鱼竿和小鱼的构造,以此为导入,能够较快地让学生关注到本节课研究的课题磁铁,同时充分地调动学生上课的气氛。引导学生通过取名字的方式认识磁铁,而不是教师直接介绍各种各样的磁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三种常见的磁铁形状,当然,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些其他形状的磁铁,比如圆柱形磁铁、橄榄形磁铁等,尝试让学生命名。2.了解磁铁(1) 说一说教师提问: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活动: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物体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仔细的分类梳理,记录在黑板上。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前概念,学生会达成一些共识,也会形成一些争论,比如磁铁能吸引金属吗?研究这些问题就是接下来的任务。如果学生提出磁铁能吸引磁铁,教师可以加以肯定,但本课暂不做探究。(2) 做一做教师活动:出示实验材料(已一一编号):水龙头、易拉罐、一杯水、砖块、木片、卡纸、铜线、长尾夹、玻璃珠、橡皮筋、石头、沙子、橡皮、铅笔、直尺、铁钉、螺丝钉、回形针、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教师提问:这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吗?学生活动:学生进行预测,将预测按编号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教师活动:与学生共同交流实验的注意事项,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用条形磁铁轻轻接近被测物体,观察物体是否被磁铁所吸引,每种物体重复测三次。学生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实验,及时记录结果。回收实验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一起完成班级记录表。教师提问:有发现自己哪几个物体预测错误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分析。教师活动:提炼学生的分析,小结并板书: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设计意图:采用编号的方式可以减轻二年级学生记录的压力,做到设计实验从学生特点出发。重复实验是为了让结果更准确,学生应该具备重复实验的思想。将实验结果与预测进行对照,学生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改正部分学生的错误观念,同时,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印象会更深刻,理解更透彻。(3)找一找教师提问: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学生活动:师生交流讨论,然后实地检测,但要注意安全,不能用磁铁去接触带电的插座等,也不能用磁铁去吸手机、计算机屏幕、磁卡等。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实际上将磁铁变成材料检测器,将学生引向更加开阔的探究空间,是“说一说”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在课前要先对教室进行考察,确保实验能正常进行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4.研讨教师提问: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思考:分析实验记录,概括出用铁做的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教师提问:不小心把回形针和木屑混合在一起了,有什么办法拾起回形针?学生思考:联系本节课所学,讲述运用磁铁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的方法。教师追问:除了用磁铁吸引还有什么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学生活动:小组研讨,上台进行演示实验。设计意图:学生在研讨环节,可以进一步全面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既是对课堂的总结又是智的提升。教师的追问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一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用磁铁吸引是比较优化的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知道磁铁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4.拓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只能吸铁吗”;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镍和钴,并板书补充。出示1元硬币,介绍其成分含铁和镍,引导学生利用磁铁来找一找哪些硬币含有铁和镍。学生活动:小组内利用磁铁有序地开展实验,分析总结。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各种硬币的组成,进一步验证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吸镍和钴的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对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探究,还需要测试更多的材料,而课堂探究是很有限的一部分。镍和钴对学生来说很陌生,教师可以展示镍板和钴板,或者以图片的形式展示镍和钴制品。【板书设计(生成)】【板书说明】板书内容为学生的即时课堂生成,中间是班级记录表,请学生上来填写或者教师协助学生填写。磁铁能吸引铁先板书,镍和钴是后面再加上去的。【学生记录单设计】【班级记录表设计】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出自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2课。在第1课中,教科书已经介绍完“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本节课核心内容是学习“磁铁怎样吸引物体”,关系紧密深入,思维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进阶思维。教科书主要分成四部分:聚焦部分,从“使小车动起来需要力”的体验活动引入,引领学生思考怎样通过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让小车动起来。探索部分,在探究直接接触让小车动起来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作感知到“推力”和“拉力”;在探究不直接接触使小车动起来的活动中,发现磁铁不仅能使小车动起来,还能隔着一些物体让小车动起来。研讨部分,在经历体验、探究活动后,让学生探讨不接触小车,磁铁为什么能让小车动起来。拓展部分,在经历隔着物体吸引铁后,让学生来玩一玩磁铁隔着一定的距离吸引带有回形针的“蝴蝶”的游戏,体验磁铁与铁之间的作用力。学生在本课以及本单元具体学习情境中,逐步领会到磁力的含义是指磁铁和铁、磁铁和磁铁之间的作用力,还能体会到磁力可以穿透一些物体,这一概念暗含着对“磁场”的初步理解,并指向了“能量”这一科学概念。【学情分析】学生玩过各种各样的玩具小车,他们知道可以用手推或拉小车使动起来,但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用实验方式具体研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力的概念还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人与物体之间发生了作用力,可以用“推力”和“拉力”来描述。学生在玩磁铁的时候,发现了磁铁对铁一类物体的吸引力,这是一种不需要接触就能起作用的力,甚至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就把物体吸引过来。教科书设计的活动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些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推力、拉力和磁力,让小车运动起来。能简单讲述探究过程,并与同学交流研讨。初步形成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和改进的意识。科学态度目标能围绕探究主题进行思考,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根据观察获得的证据,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体会方法的不断改进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些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以及认识推力和拉力。【材料准备】磁铁、小车、棉线、布片、塑料片、薄木片、纸片、玻璃片、装水的小塑料袋、铁片、铜片、铝片、纸蝴蝶、回形针材料来源:小牛顿科教。【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出示一辆放在桌面上的简易的小车,小车由四个轮子和铁片组成。教师提问:这是一辆小车,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交流,探讨使这辆小车动起来的方法。预设:用手推,用绳子拉,用嘴吹,用磁铁吸引教师活动:组织班级汇报,带领学生将这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进行汇总、分类(一类是直接接触小车,另一类是不直接接触小车)。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学生对玩小车并不陌生,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创设“怎样让小车动起来”的问题情境,不怕学生会没话可说。教师提问之后,不要着急让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汇报,充分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多方面思考。教师带领学生将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进行汇总和分类,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分类研究的思维,另一方面也方便接下来开展探究活动,条理清晰。2.让小车动起来(3) 直接接触让小车动起来教师活动:材料准备,每组一份,小车一辆,棉线一条,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操作方法。学生活动:说说实验的操作方法、观察重点和要求。分组实验,在小车上系一根细绳,用手拉动小车,用手将小车往前推或往后拉,都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教师活动: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并小结:要使这辆小车动起来,我们可以借助拉力或推力,用手拉动小车或推动小车,都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生活中的滑板车和扭扭车等也是借助推力和拉力动起来的。设计意图:用棉线拉动小车前进,用手指推动小车前进,这两个活动看似很简单,实际上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推力和拉力,所以要让学生多感受几次,尝试说说力的名称。借助生活中滑板车、扭扭车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推力和拉力的含义。(4) 不直接接触让小车动起来教师提问:如果不直接接触小车,那么能让它动起来吗?学生活动:尝试用嘴吹动小车,并进行交流说说感受。尝试用磁铁去吸引小车,观察小车运动的情况,总结交流。教师活动:肯定和总结学生的各种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同时提出有的方法效果不是太好,如用嘴吹,利用风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有的效果比较好,如只用一块磁铁就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用磁铁使小车运动起来。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方法。预设:把小车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块条形磁铁,把条形磁铁的一端,对着小车慢慢靠近,利用磁力使小车移动。然后再换磁铁的另一端试试。教师活动:提供实验材料,一辆小车,一块条形磁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思考为什么磁铁不用靠近小车,就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班级交流汇报。教师活动:提炼学生的分析,并小结: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使小车运动起来,利用的是磁力。因为磁铁有磁力,磁力可以吸引铁,小车就是用铁片制作而成的,所以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磁铁利用磁力吸引物体)组织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磁力。学生活动:用铅笔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磁力。设计意图:尝试用嘴吹动小车,可看作是从“不直接接触”到“直接接触”的思维过渡。重点探究磁铁隔着一定距离吸引小车,教学中提供的磁铁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测试,以确保实验能成功。“画一画磁力”的环节很有必要,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才能感受到磁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和推力、拉力一样,是确实存在的力。(3)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让小车动起来教师提问:在小车和磁铁中间隔着一些物体,磁铁还能让小车动起来吗?学生活动:猜测并说明理由,将预测填写在记录单上。教师活动:出示一些物品,如布片、塑料片、薄木片、纸片、玻璃片、装水的小塑料袋、铁片、铜片、铝片等物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及时记录实验结果,交流讨论“我的发现”。教师活动:组织班级汇报,完成班级记录表,并小结:磁铁能隔着一些薄的非铁制的物体吸引小车。设计意图:提供的上述物品,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减,特别是铁片,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考虑进行演示实验,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磁铁能隔着一些薄的非铁制的物体吸引小车。4.研讨教师提问:不接触小车,磁铁为什么能让小车动起来?学生活动:回顾课堂,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教师提问:磁铁能隔着物体吸引小车吗?学生活动:分析班级记录表,利用实验现象说明实验结果,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利用研讨环节重点讨论和分析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且能否隔物吸引物体,通过研讨,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加深刻。4.让“蝴蝶”飞起来教师提问:人们利用磁铁的这个特点制作了磁铁的玩具,大家想一起来玩一玩吗?利用课件和微课出示“蝴蝶飞”游戏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提供实验材料,组织活动。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玩“蝴蝶飞”的游戏。教师提问:纸蝴蝶为什么能飞,你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活动:学以致用,将本课知识运用于解决该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学以致用,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通过这个游戏,他们能充分感受到磁铁隔着一定距离吸铁的磁力作用。【板书设计(生成)】【板书说明】板书内容为学生的即时课堂生成,中间是班级记录表,请学生上来填写或者教师协助学生填写。【学生记录单设计】【班级记录表设计】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出自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3课。在前两课中,教科书已经介绍完“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以及“磁铁怎样吸引物体”,学生明白了磁铁利用磁力吸引物体。本节课核心内容是研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设计了3个探索活动,且这3个活动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第1个活动是借助一个回形针来感受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第2个活动是用磁铁的不同部位接触回形针,仔细观察回形针在磁铁移动过程中发生的偏移。第3个活动是用铁粉盒来检验条形磁铁各部位磁力的大小。各个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本课的研究中,充分体会到多个证据对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解磁极的科学概念。同时,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继续研究其它形状的磁铁(如蹄形磁铁)的磁极,让科学的探究延伸到课外,知识无止境。【学情分析】学生在认识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以及了解到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后,应该发现磁铁的磁力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但他们大多数不清楚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也不知道磁铁磁力的具体分布。学生在上节课做磁铁吸引小车运动的实验时,会不自觉地用条形磁铁的两端去吸引,他们好像隐约知道磁铁两端的磁力较大。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实验操作水平,可以克服仔细实验的困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测试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推测。能运用多种方法检验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能初步运用证据进行信息描述。科学态度目标能体验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能初步了解研究一个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能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知道运用适当的实验方法能使研究更深入。初步运用简单材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试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推测。【材料准备】条形磁铁、小钢珠、回形针、测磁力卡、铁粉盒、蹄形磁铁材料来源:小牛顿科教。【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创设情景:小钢珠像个偏执的小孩,当条形磁铁靠近它时,它总是往条形磁铁两端跑,就是不肯在磁铁中间逗留。(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过程)教师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举手分享看法,条形磁铁各个部分对小钢珠的吸引力不同,条形磁铁的两端吸引力更大。教师活动:肯定学生想法,同时引导学生将磁铁对物体的吸引力用磁力来描述。追问: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磁力大小都相同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作出假设,条形磁铁的磁力中间弱,两边强。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利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创设的情景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在用条形磁铁去吸引铁一类物体时,会发现磁铁的不同部位磁力大小不同,有了这样的经验积累,学生对小钢珠总是被条形磁铁两端吸引的现象解释能有话可说,也能顺利作出假设。2.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教师提问: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提炼想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可以充分体会用证据说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 感受磁力大小教师活动:出示实验材料,一根条形磁铁和一个回形针。学生活动:说说实验的操作方法、观察重点和要求。分组实验,借助回形针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教师活动: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并小结:手部感受到回形针靠近条形磁铁两端时被吸引更强,初步认识到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来说,体验是其科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细细地体会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当然,体验是主观的,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探索活动。(6) 测试磁力大小教师活动:出示小组实验材料,一根条形磁铁,五枚回形针,一张测磁力卡。教师借助实验微课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开展测试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学生活动: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如实记录数据,填写展示卡,组长在班级记录表的对应位置粘贴展示卡。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根据班级记录表进行交流与汇报,引导学生说一说实验发现。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更加明确“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认识。设计意图:科学的实验过程,详细的实验数据,严密的实验分析,学生可以较准确地测试出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更加明确“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认识。但是,条形磁铁中间部分是否一点磁力也没有呢?由此引发下一个探索活动。(3)检验磁力大小教师出示条形磁铁和铁粉盒。教师提问:怎样借助铁粉盒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开展小组讨论。教师活动:讲解实验方法和观察重点,要求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铁粉在条形磁铁上的分布。学生活动: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铁粉在条形磁铁上的分布。教师活动:组织班级汇报,实物投影部分学生的活动手册,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设计意图:进行验证实验,使学生非常肯定“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认识。考虑到这个实验需要学生控制好晃动铁粉盒的力度,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该实验可以改为教师演示实验。4.研讨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结合实验现象和记录表,交流实验后的发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结“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磁力最大的部位叫磁极,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并板书。设计意图:学生在研讨环节可以将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教师在学生的总结上顺势而为,引出磁极的概念,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实属点睛之笔。4.拓展教师出示材料,蹄形磁铁,一些小钢珠和回形针。教师提问:蹄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怎样的?是否有两个磁极?如何证明?学生活动:提出猜测,设计实验。教师活动:提出实验要求,观察重点。学生活动:开展寻找蹄形磁铁磁极的活动,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探索更多种类的磁铁的两极,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板书设计(生成)】【板书说明】板书内容为学生的即时课堂生成,中间是班级记录表,请各个小组派代表上来粘贴实验结果展示卡(蓝色方条)。【学生记录单设计】【班级记录表设计】磁极与方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出自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4课。在前一课中,教科书已经介绍完“磁铁上有两个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本节课核心内容是研究磁极与方向的一定对应关系,设计了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聚焦环节让学生将学习的重心集中在研究磁极与方向的关系上;探索环节主要分为2个活动,第1个活动是用支撑法来测试条形磁铁的指向性。第2个活动是用悬挂法来测试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指向性。研讨环节,学生通过对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交流研讨后发现,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拓展环节介绍指南针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深化学生对“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课也为下一课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活动埋下伏笔。【学情分析】通过第3课的研究,学生已经发现磁铁上有两个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而且他们也会发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上分别涂有红、蓝两种颜色,甚至还会关注到磁铁上标注的字母“S”和“N”。但是他们并不清楚其中代表的意思。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磁铁的两极,无论是红色的N端还是S端,都能吸引铁制品,但其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异呢?这样的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在重复实验过程中基本可以耐心仔细地观察和记录。但二年级学生根据探索活动中的记录信息来自行讨论并在记录单上填写“我的发现”,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辅导。【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科学探究目标能用支撑和悬挂的方法组装实验器材。能通过重复测试、简单表格来收集和记录磁极与方向关系的证据。能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实验记录中发现磁极与方向的关系。初步学会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科学态度目标能对磁铁能指示方向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用表格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交流有关磁极与方向信息。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知道指南针是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它为人们辨认方向带来便利。能利用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来了解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难点:能用支撑和悬挂的方法组装实验器材。 【材料准备】旋转支架(包括底座和旋架)、包有白纸的条形磁铁、方位纸、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细线、木质或塑料支架、指南针材料来源:小牛顿科教。【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回顾导入教师活动:在PPT中展示有颜色、已命名的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涂上两种颜色、标上“S”和“N”字母。学生活动:回顾并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磁极要标上特定颜色、特定字母,它们与磁极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会明确“磁铁上特定的颜色和字母与磁极的吸铁本领没有关系”,同时引出“磁铁与方向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同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磁极与方向的关系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2.磁铁与方向的关系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活动: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教室的东南西北方。设计意图:在开展探究实验前,引导学生回顾和确定现实中的方位,对于后面探索活动中方位纸的使用非常有帮助。(7) 支撑法测试条形磁铁的指向性教师活动:出示实验材料,旋架、底座、包有白纸的条形磁铁(提前在两个磁极处随机标上1和2的序号)、方位纸。利用课件以及实验指导微课讲解实验材料的组装和实验操作过程。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微课,说说实验的操作方法、观察重点和要求。教师活动:介绍实验记录单和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问学生“为什么要重复实验几次”。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重复实验的原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磁极1和磁极2的指向性。学生活动:分组重复实验,仔细观察和记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交流。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南方,另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北方”。设计意图:条形磁铁就像一根磁针,指示方向比较明显,从研究条形磁铁的磁极与方向的关系入手更直观,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低。实验中使用的条形磁铁应该涂有红蓝两色并且标注了S极和N极,所以教师事先用白纸包住条形磁铁时有必要的,学生不能看到磁铁两极的颜色和名称,否则就失去了探索的意义。强调“重复实验几次”,除了可以提高学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重复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必要性。(8) 悬挂法测试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指向性教师提问: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是不是也能指示南北方向呢?它们的一个磁极是不是也总是指向南方,而另一个磁极也总是指向北方?学生活动:根据上一个活动结果进行猜测。教师活动:出示实验材料,木质或塑料支架、挂线的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方位纸。利用课件或演示讲解实验材料的组装和实验操作过程。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微课,说说实验的操作方法、观察重点和要求。分组实验,重复检测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的指向性,在记录表上记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发现“其他磁铁也能指示南北方向”“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南方,而另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北方”。设计意图:该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发现了“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之上的,属于验证实验,是对本课研究重点进行深化和拓展。使用木质支架而不是铁质支架的原因在于,铁质支架会对磁铁产生干扰,使结果不准。由于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用细线绑住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是很有难度的事,因此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绑好磁铁。3.研讨教师提问:条形磁铁中,指向南方的磁极和指向北方的磁极分别对应的是什么颜色、哪个字母?学生活动:根据“悬挂法测试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指向性”实验结果进行猜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撕开白纸看一看,观察磁极方向与特定颜色和字母之间的关系。小结并板书: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简单介绍地理上的南极和S极,北极和N极的关系。设计意图:地球上的南极和北极,二年级学生肯定会有耳闻,很容易和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相混淆,因此可以顺势在小结之后进行简单地介绍。通过研讨,两个探索活动有了本质上的联系,使课程内容联系更加紧密。4.拓展教师活动:出示指南针,介绍其科学原理。知道学生观察指南针的构造,让学生交流指南针的关键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指南针的结构和功能。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指南针使用说明书,让学生根据说明书尝试操作指南针。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说明书,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指南针到校园里辨别方向。设计意图:在观察指南针的结构和功能活动中,学生应该要意识到“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看懂说明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用指南针辨别校园里的方向,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同时充分感受到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板书设计(生成)】【板书说明】板书内容为学生的即时课堂生成,其中磁铁可以通过彩色打印弄成板书粘贴在黑板上。【学生记录单设计】参考学生活动手册做一个指南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磁铁具有磁性,能够指示方向,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同时一经发现条形磁铁指示南北的实验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简易的指南针。这种发现会激发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的愿望。本课安排了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与创造意识,在实验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但动手能力还较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水浮式指南针的制作相对较为容易一点,其制作过程包括制作磁针、安装磁针、标注方向等。制作完成后,需要检测指南针的效果,并应用指南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科学一年级全册以及二上的难度相比较,这次活动体现了较高难度,既要求学生能有充分的想象力,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改进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变成磁针。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磁铁来磁化钢针,以制成磁针。2能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对磁铁和漂浮物之间的组装方法进行初步设计。3. 能借助指南针确定并标注磁针的南北极。4. 能针对制作过程或检测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参与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活动。2在制作水浮式指南针及其效果检测过程中,表现出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3.能多角度地提出指南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或提出改进意见。4.在研讨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1.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2.通过自制指南针,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的技术和工程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参与制作水浮式指南针。难点:能借助指南针确定并标注磁针的南北极,针对制作过程或检测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材料准备】钢针或缝被针、吹塑纸、条形磁铁、指南针、盛水盘、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聚焦1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哪些吗?(播放课件)适当拓展本节知识的内容,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预设: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聚焦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指南针相关的知识。2.播放视频: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历史。3.教师介绍: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九百多年前,我国航海已经用指南针导航。4.回顾旧知:为什么指南针能够指使南北?预设:因为指南针里有磁铁,磁铁有磁性5.教师总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如何做一个指南针。设计意图:聚焦部分通过我国古代四大发明让学生认识到指南针在历史上的地位,同时用过指南针历史的视频直观的让学生理解到指南针的发展历史和重大意义,同时回顾旧知,思考指南针能够指使南北的原因。二、探索1.介绍水浮式指南针:早期的水浮式指南针是利用人工传磁获得的磁针穿过轻质的灯草漂浮在水面的方法制成的(出示图片)。提问:你们知道,灯草的作用是什么吗?(可以让原本会沉入水中的磁针漂浮在水面并能够自由转动)介绍任务:我们今天就要用这些材料模仿水浮式指南针,自己来做一个指南针。2.介绍实验材料:教师一遍出示实验材料,一边介绍实验材料。3.播放实验指导微课。4.梳理实验过程:通过ppt图文并茂的梳理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1)制作磁针:先用磁铁的磁极位置沿一个方向摩擦钢针,多摩擦几次,注意过程中要防止钢针扎手。再用摩擦过的钢针吸引其他钢针,若可以吸引,则该钢针具有磁性。教师演示同时演示。(2)安装磁针:磁针要穿过吹塑纸两次。(3)放入水中:将磁针轻放到水面中央,让它自由旋转,注意不要让磁针与内壁发生碰撞阻碍旋转,多试几次,直到磁针始终指向同一方向。(4)标注磁针的磁极:对照盒式指南针的指向确定磁针的磁极,并在吹塑纸上进行标注。5.小组分工四人一组:一名同学摩擦钢针,一名同学测试磁性,一名同学组装指南针,一名同学确定南北方向。强调:团结合作,注意安全。6.试指示方向:用自制的指南针来确定一下教室不同物品的方向。设计意图:首先介绍水浮式指南针的特点,利于学生理解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成功的要点,同时为后续的举一反三打下基础。通过实验指导微课高效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要点,指导微课后再次强调相关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清晰实验过程。最后学以致用,形成学习闭环,运用指南针指示方向。三、研讨1.提问:如果再做一个指南针,你还有什么办法?Ppt播放其他自制指南针图片【板书设计(生成)】【学生记录单设计】做一个指南针实验记录单姓名: 班级: 日期: 月 日1. 怎样把磁针与吹塑纸装在一起?请在下面的吹塑纸上画出磁针穿法的示意图。(用直线表示磁针)2. 用真正的指南针确定方向,在吹塑纸上标出南北(用“S”和“N”表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6课。总共由四部分组成:聚焦部分由不接触小车使小车被吸引或者被推开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探索部分引导学生讨论汇总形成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的四种情况,通过重复实验,发现并记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研讨部分学生结合记录表,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找出条形磁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再次通过实验发现其他形状的磁铁磁极间也有这样的规律。拓展部分通过“磁铁总是能够指示南北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