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docx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题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类型新授授课班级授课教师预计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建议学习要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学习提示: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学习延伸:了解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教材内容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唐承隋制,并且唐朝时通过各种革新措施使相关制度越加完善,虽然期间周折不断,但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从贞观奠基到开元年间,李唐王朝达到了鼎盛,在世界范围内也可称雄。而且本课也为分析对比“唐朝的衰亡”作铺垫。因此本课内容是本章中教学重点之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图书及影视作品的欣赏已经对唐朝历史有了初步认识。这一点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但是七年级学生知识积累较少,从图片资料中自主获取信息能力还较差。因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另外,七年级学生知识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所以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 盛世等基本史实。2.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理想。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尊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君依于国 ,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 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这样的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思考: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讲授新课预习检测1.618年,(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次年改国号为“”。2.唐太宗吸取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镜子、房玄龄、杜如晦)具体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制定法律,减轻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经济上: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3.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创立制度。4.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实行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5.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合作学习(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3.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4.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5.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二) 武则天1.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天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唐太宗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3.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引导学生完成讨论: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三) 开元盛世1.宗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2.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人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3.讨论归纳: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任用贤能(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整顿地方吏治;崇尚节俭。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本课小结(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C)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D) A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B有开明君主出现 C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D老百姓安居乐业3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这反映唐初(A)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 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 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 4“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史学家范祖再这段话称颂的是(C)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太平广记载:不论士举子,皆以科举“建功树名,出将入相”。该现象始于(B) A西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6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D)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教学总结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太宗统治时期,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批评和意见,从而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承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政策,下令奖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还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武则天的统治,上承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下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教材习题1.P8材料研读: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2 .P8问题与思考:唐太宗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所以他将君民关系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唐太宗给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政治上,明确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核官吏;法律上,减省刑罚;经济上,减轻农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3.P10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用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4.P10诗歌赏析。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摘自杜甫的忆昔 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