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 教案
第六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是安排小数知识的单元,主要内容有:小数的初步认识,比较小数的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小数的学习是数域的扩展,是学生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教材上首先呈现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旨在让学生再熟悉的情景中初识小数,借助具体的量(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来感知一位或两位小数的实际含义,为今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的特点:1、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具体的“量”的角度展开学习历程。教与学的新方法(数学)一书中谈到,认识小数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般有两条基本途径:第一途径是从记录花钱的数量发展而来,第二途径是使用米制系统经验,即以米制系统作为学习小数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正好体现了上述两种途径,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具体的常见的“量”来认识小数。例如,教材安排从说出物品价钱和物品的长度为主要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量上体会和认识小数的含义,不涉及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在交流讨论中还出示生活中常遇到的实例:限高牌上的小数,视力表中的小数,饮料瓶上的小数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探索。本单元教材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景下展开学习:在选购玩具、排列名次中探索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的含义。在解决“用快餐”的问题中,经历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标准(2011)倡导的理念“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能读、写小数;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 在把商品的价钱、物体的长度改写成以“元”或“米”为单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安排快餐的过程中,发展数感。3、 能从给出的情景中提出小数加减计算的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 了解小数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小数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重、难点重点认识小数,能正确的读、写简单的小数,体会小数的意义。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会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与小数大小的比较有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难点能正确的读出小数,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用所学到的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小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1 学习前要摸清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小数的了解程度,把握好知识的起点。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结合“商品价格调查“的实践活动,学生已经认识过商品标价中的小数,但没有出现”小数“的名称。到三年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种商品价格的表示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把握好本单元的知识起点。2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 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 都能在本单 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 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3 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 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三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学段小数加减法限定在一位小数,并且根据学生已有的人民币和小数知识上来进行计算。4 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5、收集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时。课题课时人民币与小数1长度与小数1比较小数的大小1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1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1总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