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4《穿井得一人》教案(李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x
穿井得一人教案教学目标:1.教学生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学会结合上下语言环境准确理解一个词的词义的方法。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利用关键词语去带动阅读的方法。3.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重难点:1. 教学生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学会结合上下语言环境准确理解一个词的词义的方法。2.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点引入,激发兴趣由社会当今热点网络谣言泛滥成灾引出我国古代吕氏春秋这部作品中也记载到这样的造谣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 理解题意,引发思考将这则寓言故事设定成一起古代案例,解释题目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得”字的思考。三、朗读课文,了解案件 要求学生边朗读边思考:案件的内容大概是怎样的?你能找出有哪些涉案人物吗?四、案件重播,抓住关键(1)学生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2)请学生说说以下画线的三句话的意思,再次引起学生思考:“得”字在不同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丁氏: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五、翻译课文,理解案情1学生对照注释,抓住重点词语,自主串译。2小组讨论释疑,解决不懂词句。六、整理词语,积累知识七、依文解言,判断案情小组合作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如果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1.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总结八、思考探究,得出寓意1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明确:“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1)(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2)(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3)(从国人的角度来看)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4)(从宋君的角度来看)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九、课外拓展三人成虎十、总结收获十一、布置作业十二、板书设计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丁氏:表述不清闻而传之者:盲目传播国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宋君:调查源头,获得真相谣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