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4《穿井得一人》教案(周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
穿井得一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积累基本的文言实词,培养简单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 能够清楚地表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讲述故事。2、 多角度探究本文的寓意,拓展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兴趣。2、 从古代文化中汲取知识与经验,指导生活。教学重难点:1、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疏通文意。2、 引导拓展思维,多角度探究寓意。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千百年前,智慧的先辈就创作出了一些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吕氏春秋中的一文。二、 初读课文屏幕上展示要求:1、 读准字音2、 读对节奏学生没读好的地方,给予指导三、 理解字词,疏通文意1、 提问: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生质疑难句,生交流互助,师答疑明确重点字词,生回答,师订正。2、自由将全文拉通翻译一遍,疏通文意。四、有感情地讲故事1、小组交流师导学生对情节中不同人物的神态,语气做出合理想象,通过表述,展现情节变化。2、 生展示,讲故事3、 最后师可针对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朗读原文如“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等,体会文言的音韵节奏美。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五、 探究寓意1、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哪里看出?(抓原文的关键语句)否定、批评了什么样的人和行为?2、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生思考,自由发言,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补充丁氏、宋君的角度。避免歧义,举例:没有语言环境时,如何解读“能穿多少穿多少”?遇事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你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学了本文后,你认为可以怎么做?现代信息技术发达,信息传播迅速,便捷,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一些接受到的消息?小结:遇事可以多角度思考。六、 语文知识积累1、这则故事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像这样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来寄寓深刻的道理,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么?这样的文学体裁,叫做寓言。(借助教材P132预习提示,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教材,会得到很大的学习方法的指导。)2、看教材,还会发现课下注释,“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顾名思义,指导我们应该行事严谨慎重,遇事详察。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在今天,依然有它的智慧与价值,值得我们多阅读多积累。推荐吕氏春秋中的相关寓言篇目,看文言版本。“引婴投江”、“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作业:推荐积累意思相近的成语:三人成虎,曾参杀人,选自战国策。板书:丁氏表意清晰,避免歧义(学生质疑部分)闻而传之者不要轻信、盲从、误传国人宋君调查研究,去伪存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