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4《杞人忧天》教案(郑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学校: 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杞人忧天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课一、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跨越,虽然度过了艰难的起步期,但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理解大都停留在字面,所以教师教学时要循序渐进。二、教材分析杞人忧天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个胆小的人总是担心天塌地陷,惶惶不可终日,有人开导他之后才安心释然。此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走进文本,探究杞人为何忧天,一是自身性格胆小敏感;二是源于对自然无知,这对今人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跳出窠臼,发散思维解读杞人,却也能感受其身上所具有的居安思危精神,这恰是今人需要学习的,因此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是颇有意义的。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积累“亡”、“中伤”等关键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表达、表演等能力,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结合文章,联系实际,树立良好的心态。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关键实词的理解;2.杞人忧天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自身去领会杞人忧天的内涵。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等。六、教学媒体“杞人忧天”动画片;多媒体课件;打印材料等。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1导入课文,激趣引思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喜欢动画片的理由有很多,老师就觉得动画片生动形象,很直观的告诉我们一些信息,简单易懂。下面我们就看一个小动画片,看看我们能看懂什么。播放杞人忧天的动画片师:片中的人为什么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哇?(生估计回答担心天塌下来)师:那么他这个担心有没有根据呢?(没有)师: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就是杞人忧天,那么同学们能判断出这个词的含义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明确: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进入教室之前,我一直担心我们配合不默契,现在看来是杞人忧天了。)通过动画版的杞人忧天我们了解了“杞人忧天”大概的故事情节,明白了杞人忧天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起进入文言版的“杞人忧天”,看看这文言版的能让我们有哪些收获。教学环节2初读课文,自主探究1作家作品(多媒体展示)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2自学检测,看谁读的好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字音障碍。扫清字音障碍(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出示文中对话部分,隐去两句标点符号,让学生参照填好。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师:远古时期文章并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十分吃力。后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标点符号。但是即使有了标点符号,有的句子偏长,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时还需要要把握好句子的重音和节奏。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注意生字的正确读法以及重音和节奏。多媒体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全班集体朗读。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自学检测,看谁说的对。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翻译,找出不会翻译的句子。学生互相解疑,老师点拨同桌互动,以分角色形式,用现代汉语完成文中对话。(注意说话者语气)指名一组表演,师生点评杞人:恐惧哀愁 晓之者:和蔼亲切分发翻译的打印资料。师:在刚才合作之下同学们对文意大致了解了,但子曰“学而时习之”,所以我们课下还要不断的巩固,把知识记得更牢一些。教学环节3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教师设疑:(多媒体展示)杞人为何忧天?忧到什么程度?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杞人自身敏感胆小对自然的无知忧到寝食难安。2见贤思齐 学晓之者开导杞人师:文中还有一位晓之者。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呢?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示例:乐于助人,诲人不倦。解释是古人在对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解释时的想象。学生可结合归纳的两点,站在今人的角度帮杞人排忧解惑。方案参考:心理疏导用科学知识回答3见不贤而内自省 寻找自身的杞人影子结合自己经历,说说自己也有过或正在有的杞人忧天的现象。教学环节4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课堂活动设计:开设心理课堂学生可扮演心理咨询师,针对同学们刚刚列举的种种“杞人”现象,进行心理咨询。教学环节5教师总结,布置练习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人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你的生活才会扫除阴霾,充满阳光。这堂课我们寻找了自己身上“杞人”影子,我们对此避而远之。但也有人认为杞人忧天中传达出“忧患”意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现在要布置一个任务,让你们跳出窠臼,寻找杞人的优点,并用这些探究结果去忧一忧身边的“天”。八、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晓杞人 心理疏导寻杞人 反省自我学杞人 择善而从九、作业设计转换思维,探究杞人身上所具备的优点,想想有益于自己的地方。十、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通过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好停顿语气,明了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疏通文意部分,教师放手让孩子借助课文注释,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出疑难,合作交流,老师加以点拨,课后要求学生再巩固记牢。教学中联系实际,拓展知识面。课堂活动的设计则基于孩子们成长中,思考问题往往主观片面,意在培养孩子阳光开朗的人生观,从而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烦恼。遗憾之处在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古文能力较弱,对课文的理解停留于表面,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