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词(其一)教案(陈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
课题名称:秋词(其一)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2. 背诵全诗。能力目标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的感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认真观看并用心体会。看完视频,在你脑海中闪现出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这是你对秋的感觉,美人迟暮,诗人悲秋,自古以来关于秋的诗句数不胜数,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有关秋的诗句吗?大多数的秋词都将秋的萧瑟寒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今天我们要学的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常态,开创新意。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回答:凄凉、悲凉、落叶.学生回忆,回答问题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介绍古人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要想真正意义上去理解一首诗,就要先了解一首诗的作者以及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诗歌的,谁能说一说你所认识的刘禹锡?那他创作诗歌的背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展示)这就是文学史上的诗人刘禹锡,他作此诗时正值34岁,正感春风得意,却不料被贬到边远之地作官,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作出了“秋日胜春朝”的豪言壮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禹锡的秋词,去感受他的豪迈乐观。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浏览了解自主探究白居易的金针诗格中认为“诗有三本”,“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诗性的学习在体会,而体会是无声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三读诗歌”,将无声化为有声,将体会表达出来。一读:初次相识,精准阅读首先请同学们结合书中注释默读诗歌,把读不准的地方做上标记。接下来我们听一遍录音,注意听字音和节奏。听完录音,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给诗歌划分节奏。齐读诗歌。男女生分着读。二读:再次相识,理解阅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了这么多遍诗歌,我们就接着来进行第二读:再次相识,理解阅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中注释,读明诗意,完成导学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开始吧!那位同学准备好了,来说一说。三读:三次相惜,欣赏阅读了解了诗歌大意之后,同学们觉得这首诗写的怎么样?这一次我们要和诗人惺惺相惜,那么欣赏就是少不了的,让我们进行第三读:三次相惜,欣赏阅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中注释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给大家分钟的时间。1、“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我 言 秋 日 胜 春 朝 ”采用了什么方法?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2、这句诗里还有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么?“朝”字好在哪?3、作者是怎样表现“秋日胜春朝”的?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话当中哪个字或词让你觉得好?好在哪?5、这句诗采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品析过整首诗后,让我们再来读诗。这一次,要读出诗人的豪情,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给大家配上乐,自己感受一下应该怎样读。谁能说一说,读的时候在语气语调上应该注意什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我们来试着背诵一遍。在背诵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感情的投入,我们再来背一遍,秋词刘禹锡,一二。学生默读学生听录音学生自主完成,一名学生到前面划分节奏。学生朗读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完成探究内容。学生自己阅读感受生感受回答学生背诵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小练习这是刘禹锡眼中的秋,那你眼中的秋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做一个随堂练习,说一说你眼中的秋。学生思考,完成导学案课外拓展同学们都知道,刘禹锡的秋词有两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一,大屏幕上的是其二。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是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课下,就请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了解秋词其二的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堂小结到现在,这首诗已经全部学完了,希望这首诗可以带给同学们积极的人生启示,面对挫折时也能像诗人刘禹锡一样乐观、豁达。我们今天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学生感受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板书设计:秋词刘禹锡对比手法虚实结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