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陈老师公开课作品).doc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教材从如何识别生活中的各种物质谈起,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利用密度知识来认识物质,学会解释与密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同时,密度知识既是前面质量知识的深化与延伸,又要为后面的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密度概念的定义方法比值法,又与之后的速度定义和压强定义等知识有着联系。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经验,如同样大小(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一斤棉花比一斤铁的体积大等。教材提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体积也不同,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和假设。另外,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会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也为本节课的学生动手实验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设疑与启发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分组实验,将探究与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选择合适的思维梯度,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对探究过程进行描述;有意识地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的要素来设计教学过程,渗透科学探究方法。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学习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通过对密度的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读会写密度的各种单位,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查密度表。4.会用密度公式 及其变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物质鉴别、求物质的质量、求物质的体积等,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5.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有误差分析的意识,了解减少误差的一般方法。6.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高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验认识密度的实验探究过程;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密度概念。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环节一提出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引入,分别出示一瓶同体积的沙子与水、一块同质量的木块与泡沫,询问学生如何进行区分。学生能根据颜色、质量、体积等做出判断。强调这些都是物质的特性,能根据它们来判断物体种类。引导学生形成统一认识:物体质量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不能单凭质量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种类。必须要探究物质质量随体积变化的规律,从中找出特点,从而鉴别物质。 2.“知识点”教学环节二猜想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讨论猜想: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猜想出正确答案,而是希望学生能够预测各种可能性。但不管有哪些猜想,都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环节三设计实验提出问题: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生交流,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方案。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要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和实验的方法,知道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怎样测量,怎样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环节四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1)进行实验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另附:实验表格)(2)分析论证得结论实验结束,各组提交测得的数据。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各组数据,并输入到excel软件中。(另附:数据表格)学生发现单纯地比较质量或体积都没有意义,尝试通过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找到一种分辨方法。教师引导,是否可以从比较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乘积,或者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或者质量跟体积的和,或者质量跟体积的差。看这些结果里是否隐藏着某种我们还没有发现的特点呢?教师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得出各组的数据并展示下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寻找用不同方法处理的数据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和、质量跟体积的差、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乘积,这三组数据没有任何规律。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体积跟质量的比值,这两组数据有一定的规律:同种物质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比值不同。结合数据,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相同体积的水,其质量是______;不同体积的水,其质量是______;第二组水的体积是第一组水的___倍,第二组水的质量是第一组的___倍;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来分析橡皮擦、木块,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教师引导: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为了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一桶水和一杯水比较,质量、体积、密度有无区别?一支粉笔用完一半,质量、体积、密度是否变化?将铁块压扁成为铁饼,质量、体积、密度是否变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谁的质量大?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谁的体积大?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环节五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引导学生认识: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通过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以分辨不同的物质,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在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明确密度单位的意义及kg/m3和g/cm3间的换算关系。环节六查看密度表充分利用密度表的信息,让学生阅读密度表,加深体会,从而将密度的定义具体化,交流以下问题:(1)在实验中得到的木块的密度是多少?如何读?表示什么意思?(2)密度表中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密度最大、最小的各是什么物质?有没有密度相同的物质?有哪些?(3)水的密度是多少?冰的密度是多少?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态有关吗?3.应用与提高(1)回顾实验在测量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实验中,若先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再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得到的密度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在测量水的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操作中,有哪些步骤可能会导致测量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怎样操作能减少误差?(2)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密度的应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鉴别;计算物体的质量;计算物体的体积。4.随堂练习1.一杯盐水,用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盐水()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2. 5.5g/cm3 = kg/m33.由密度公式= m/v可知 (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D、以上都不对5.课堂小结:学生谈谈学习困惑,教师引导解决五、作业布置:课后2、3题六、板书设计:1.探究活动:物质的某种特性?2.密度: 1g/cm3=1000kg/m3七、教学反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