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5《物体的颜色》教案(李老师公开课作品).doc
物体的颜色【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旧教材中为选学内容,只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常识性的了解本节知识。新教材显得比较活泼,富于变化。多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形象。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学生学情】 学生对于颜色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七种颜色学生嘴上说的是呱呱叫“赤、橙、黄、绿、青、蓝、紫”这种说法不但错误,而且很少有同学真正观察过七种颜色,所以白光的色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前面声现象和光现象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仍会有部分学生无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来,因此色散现象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光的色散和颜料的混合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教学难点】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不同。 【方 法】讲述式 【媒体仪器】三只发出红、绿、蓝的灯泡,三棱镜,三盆花(分别为白花、绿花、红花),红、绿、蓝三个透光塑料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前题测评:复习本节课所用到的之前三个知识:一是光的折射现象;二是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三是一束光线斜射到一块玻璃三棱镜上的折射情况,为学习好本节课的知识打好基础。引:给出一些自然界五颜六色的画面,并提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彩色记忆,可你知道为什么物体的颜色会不同?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从而引出本世节课的主题:物体的颜色,使学生由生活走向物理,引起学习物理兴趣。由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实验现象总结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并让学生讨论得出1、白光不是单色光,是复合光,分解的色光叫单色光。2、太阳光发生色散时,红光偏折角度最小,紫光偏折角度最小。介绍这个实验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完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彩虹图,让学生试着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色光的混合为了让学生对色光的混合印象深刻,我设计了三种色光混合的实验,让学生在轻松的实验中总结出色光混合的规律,考虑到颜料的混合不太好做,我在此加了一个视频。使学生在对比中学会了两种混合的不同。并让学生重点记住: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是白色,而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是黑色。物体的颜色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对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我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目的是让他们印象深刻,对于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先给他们放了一个视频,后又给他们做了个实验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学会知识。接下来通过课堂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夯实,然后通过链接中考将本节课的知识上升到中考高度,最后通过二个综合题让学生讨论后运用本节课知识回答,从而圆满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条件和本人教学水平的限制,有些地方也不尽如人意,比如做光的色散实验,实验室中不可能有充足的阳光,用白炽灯效果又不明显,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使每一个同学都能真正“动”起来,而不是留于形式,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去探索的。再如探究颜料的三色光的混合时,由于条件所限没做实验,如果让学生做做这样的实验,效果肯定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