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磁是什么说课稿.doc
磁是什么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第一节“磁是什么”。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说一说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一、设计理念:1、用磁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师生讨论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出发,引入新课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改理念。2、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性教学,通过提问、质疑、动手做实验等教学手段,重构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求知,提高学习能力。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整个磁学知识的开端,是整个电磁学的基础,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磁学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下一节电流的磁场,产生知识的迁移;本节知识也是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磁场,知道磁体、磁性、磁极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现象;知道磁感线,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以及确定磁极的方法;通过实验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磁体产生力的特点来认识磁场;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小磁体的排列情况,抽象出磁感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小组实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磁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确定为:(三)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知道磁体、磁极、磁性、磁化、磁场和磁感线2、教学难点:用磁体间的作用规律解释有关问题,磁感线的理解三、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在小学科学的学习及生活的体验,对磁体、磁极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磁极是怎样规定的,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是不同的,还有磁化等这些问题都还不是很清楚,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2、初三的学生抽象思维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理解较抽象的磁场概念,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跳一跳”是可以够到的。四、教学方法:小组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五、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探究磁性-感受磁场-归纳总结-同步练习(一)情景导入:用磁悬浮陀螺的视频引入磁现象的知识,设置具体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进入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磁是什么(二)探究磁体的性质:实验探究:给大家准备如下器材:两根磁铁、细线、铜片、铝片、铁片、锌片、泡沫塑料、镍片、木片、大头针、铁屑、玻璃板等。大家开动脑筋,调动双手,探究磁铁的性质,看能发生什么现象?(说明:此实验器材和目的都很明确,但实验步骤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发现了多种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的性质-磁体的吸铁性2、磁极:N极和S极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一样吗?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发现:磁铁的两头吸引力大,能够吸引大量的大头针(铁屑),中间的吸引力很小,对大头针(铁屑)吸不起来。 (视频:磁体磁极)从而引入磁极的概念,那么我们如何区分这两极?演示:将磁针放在支架上,的确指南北。拨动磁针静止后,仍然指南北。再次证明学生的发现是正确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北的一端称为磁北极,(N极) 指南的一端称为磁南极,(S极)-磁体的指向性 (这就是磁极为何称为南北两极的原因)小失误:教师不小心把磁铁碰到了地上,断成了两块(其实事先已准备好了)。问:这块磁体还能用吗?引导学生探究它是否仍具有两极能够指南北?从而再发问:若把两块磁体对成一块是不是又成了两个磁极?引导学生将磁体的两极靠近,发现作用特点。3、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相吸(类似于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说明:师生一起用实验巧妙地发现了磁体的性质,在整个发现过程中,有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有自发的讨论和实验,真正体现了教学双方的共同活动,使课堂教学显得新颖、生动、有趣)生活中,我们知道银行卡、乘车卡等磁卡都不能长时间与手机放在一起防止磁化而损害,我们现在能不能重现磁化现象呢?刚才做的实验中已经发现大头针本来没有磁性,磁铁吸引它后,它也能吸引别的大头针,即它也有了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 (视频:磁化现象)(全体学生共同用实验验证磁化现象)二、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学生自制指南针:让手中的大头针磁化,磁化后的大头针穿上小泡沫塑料,放在水盆中,(发现它们有序的排列,相互拥抱或拉手,指南北方向)(三)感受磁场思考磁体与铁片没有接触也能够相互作用是靠什么?磁体周围是不是存在一种神秘的东西传递着磁力?利用磁感线演示器观察磁体周围的磁场特征:本来杂乱无章的小磁针变得很有秩序。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磁体的周围确实存在着一种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磁场”(说明:通过间接的实验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一、 磁场1、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都一样吗?引导学生观察小磁针N极所指方向的规律2、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规定)思考:如果想知道磁场中所有点的情况,该怎么办?用更多更小的“小磁针”铁屑。实验探究:把条形磁铁、蹄形磁铁上方放上玻璃板,再把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分布的情况。并要求学生用笔把分布情况形象的画下来。(说明: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发现磁场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并自己用线条表示出来。这样磁感线的给出就顺理成章了,较好得突破了难点。)二、 磁感线:形象的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和性质的曲线(用箭头表示方向)思考:既然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磁场又是有方向的,那么在磁感线上标出的箭头,应该从N极指向S极,还是应该相反?思考:磁感线上的疏密表示什么?(说明:通过个人或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磁感线的画法:条形磁铁 蹄形磁铁(四)归纳总结学生各抒己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究所得:学会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新方法;还有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新的创意、新的见解和建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同步练习1、物理学中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B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C光作为一种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 D磁感线描述的磁场不是真实存在的2、如图所示为两个条形磁体及其它们之间的磁感线,请在图中标出条形磁体的磁极以及相应的磁感线的方向。3、根据磁感线所示方向,在上图中标出条形磁铁的、极。六、教学设计反思:1、实验多,激发兴趣本节安排了两次大的探究实验,五次小的演示实验,以及穿插其中的多次讨论、反复实验,做到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2、互动性强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者,甚至成了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课堂上,我不仅鼓励学生生生互动,也鼓励师生互动,营设了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畅达地学习,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3、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本课以学生先后发现五个磁现象为线索展开,再结合实验演示逐个分析,整个教学体系完整,条理清楚,学生的小结又突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