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8年级下册5.3.1皇权强化 试卷.doc
5.3.1皇权强化 同步练习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有( ) 废除丞相 分封藩王 设锦衣卫 廷杖制度A. B. C. D.2.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A恢复明朝内阁 B三省六部制度确立 C军机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4.“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5.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7.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最有价值的文物是( )8.“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9.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0.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二、简答题。1.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2.内阁制度的形成过程?三、材料分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1)材料所述事件,应发生在哪个朝代?(2)材料中的“帝”指谁?“六部指哪六部?(3)材料反映了该朝官制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真正成为)执政之府矣。清史稿(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4、 论述题。材料一: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处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待(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完成: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5.3.1皇权强化 同步练习 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都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其中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和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分封藩王,事实证明削弱了皇权。2. C【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雍正”得出时间。“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使封建专制达到顶峰。3. C【解析】明代内阁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可参与军国大事,但只能跪受笔录。正确答案为C。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有关知识。“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体现了特务统治的强化,加强了君主专制;“军机处”体现了专制集权的加强,“文字狱”“八股取士”体现了思想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强化,以加强君主专制。故选择D。5.D【解析】本题图片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应是明代废丞相后。正确答案为D。6.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辨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变的情况。题干材料反映了内阁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内阁学士也不是行政官员,不同于丞相,实权在皇帝手中。这些关键信息说明了没有丞相后的政府行政特点,应在明代。正确答案为C。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加强专制统治”。明太祖时,为加强君权,他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正确答案为C。8.D【解析】本题材料中提到以后“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事实可知,正确答案为D。9. C【解析】通过材料所述大臣与皇帝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臣的地位越来越低,而君的地位越来越尊。透过这一现象,我们能够得出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这一结论。正确答案为C。1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君权与相权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消彼长,总的趋势是君权不断得到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归六部,君相斗争以君主取得完全的胜利而告终。A选项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与题意无关。故选答案B二、简单题。1.答: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形成内阁制度。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的掌握。2.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朱元璋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阁制度的了解。3、 材料分析1.答案:(1)明朝(2)明太祖朱元璋,吏、户、礼、工、兵、刑六部(3)在中央:废除丞相,设内阁,撤销中书省,设六部。作用是加强君主集权,维护封建统治。【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罢丞相、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等关键词或关键句,知道这是明朝明太祖时期,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2本题考查的是明太祖加强君权专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为加强君权,改革行政机构,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3)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明朝在中央,罢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其结果是加强了君主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2.答案:(1)明太祖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2)清朝雍正帝时。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解析】第(1)问,要仔细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图一中皇帝下面设有丞相,而图二中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原因要从废丞相的目的入手解答;第(2)问“时间”及“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关于评价,首先要理解观点,该观点认为军机处实际就是政府,此观点自然错误,“原因”要从军机处的职能去分析;第(3)问,由废宰相到设军机处,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即君主专制的加强。四、论述题。答案:清朝雍正帝时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设置了军机处,其特点是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从而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军机处的实质是军机大臣只能传达皇帝旨意给中央部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是皇帝行政权力的机要部门,从而使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强化。【解析】本题解答应结合教材知识,并抓住有效信息: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职居密勿、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