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6《猫》教案.docx
16猫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导入新课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能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以及和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吗?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2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污涩(s)诅骂(z)红绫(lng)怂恿(sng y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虐待(n) 蜷伏(qun) 惩戒(chn)怅然(chng):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二、深入情节梳理思路(一)深层探究1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并作分析。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看到蝴蝶飞过也要捕捉的顽皮样子。)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2体会作者一家对三只猫的不同感情以及猫亡失后作者的感情,找出文中具体表达的句子。 第一只猫:“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第二只猫:“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第一只猫“很活泼”,“我”看着三妹逗猫玩的融融泄泄的生活情景“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当猫无故病死后“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并为之“酸辛”;当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的猫在周围邻居冷漠的观望中被那些“过路人”捉走后就“怅然”“愤恨”“诅骂”,在这段生活经历中展示了“我”充满爱心,表现了人性中宽容、温馨、善良和光明的一面。然而在“芙蓉鸟事件”发生后的“我”,不仅只凭主观猜测“妄下断语”,而且面对猫这个弱小、可怜的动物“怒气冲天”“拿木棒追打”“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人在动物面前恃强凌弱,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的一面。不过,当“我”明白自己冤枉了这只丑猫后,良心受到了谴责。3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所以“更难过得多”,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二)走进写法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有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三、课堂小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