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中考物理第4章机械运动素养全练含解析.docx
机械运动基础夯实1.(2019湖南湘西州中考)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 m的是()A.铅笔的长度B.课桌的高度C.黑板的长度D.教室门的高度答案D解析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 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 cm=0.18 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中学生的身高在160 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 cm=0.8 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教室的宽度在7 m左右,黑板长度大约是教室宽度的一半,在3.5 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老师的身高在170 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 cm=2 m左右,故D符合题意。2.(2019广西玉林中考)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舟B.岸边C.岸边的树D.剑答案A解析故事中,刻舟之人以舟为参照物,他认为剑相对于舟的位置是静止的,实际上掉到江里的剑和舟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剑是运动的,所以无法通过“刻舟”而求得剑。3.(2019黑龙江大庆中考)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刻两队所走距离相等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的快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答案D解析由图象可知,0t1时刻内,甲队龙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龙舟的平均速度,由s=vt可知,甲队龙舟所走的距离小于乙队龙舟走过的距离,所以,t1时刻甲队不可能超过乙队,故A、C错误;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两队运动的快慢相同,故B错误、D正确。4.(2019湖南株洲中考)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0 minB.不应超过6 minC.不应短于10 minD.不应短于6 min答案C解析由警示牌知,最大车速v=120 km/h,测速区间长度s=20 km,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最短时间t= h=10 min,不应短于10 min。5.(2019湖南益阳中考)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答案D解析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故D错误。此题选不可能的选项,故选D。6.两位同学分别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图A、B,较精确的测量结果为 cm。答案2.65解析由图知:在A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在B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所以B刻度尺的测量结果精确度更高;在B刻度尺上,物体左侧与13.00 cm对齐,右侧在15.6 cm和15.7 cm中间,估读为15.65 cm,所以物体长度为15.65 cm-13.00 cm=2.65 cm。7.如图是李亮用一把厚木尺测量一块木板的宽度,指出测量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纠正错误后,他对木块进行了四次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如下:4.32 cm、4.33 cm、4.31 cm、4.3 cm。小亮计算出了该木块的长度是 cm。答案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4.32解析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线必须紧贴被测物体;从四个测量结果看,4.3 cm与其他结果精确位数不同,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L=4.32 cm。8.小明同学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想验证自家小轿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仪表是否存在误差。爸爸带着小明驾驶该小轿车匀速行驶6.75 km,利用停表测出行驶该路程所有的时间如图所示,图中停表读数是 s,该小轿车的实际速度为 km/h。答案337.572解析由图知,在停表上,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5 min和6 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 s,而大盘指针在37.5 s,因此停表读数为337.5 s;小汽车行驶的距离是s=6.75 km=6 750 m,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v=20 m/s=72 km/h。9.(2018湖南株洲中考)下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答案运动静止解析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10.(2019云南中考)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 s内运动的路程是;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答案010 m/s解析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 s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路程为0;物体乙在02 s内通过路程s=s2-s1=20 m-0 m=20 m,则乙的速度v=10 m/s。11.(2019吉林中考)长吉高速公路全长约110 km,一辆轿车以1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长吉高速公路约需 h;以正在行驶的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护栏是的。答案1.1运动解析由v=可得,通过长吉高速公路需要的时间t=1.1 h;以正在行驶的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护栏与轿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路旁的护栏是运动的。12.(2019辽宁连云港中考)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 cm,平均速度为 m/s。答案7.500.15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7.50 cm;根据题意和图示可得,物体在AB段运动的时间t=0.1 s5=0.5 s,则平均速度为v=15 cm/s=0.15 m/s。13.(2019安徽安庆一模)合肥地铁3号线起于幸福坝站,止于相城站,全长37.2 km,其北端采用高架敷设,高架线路长4.23 km,其余均为地下线,地下线长32.97 km,平均站间距为1.15 km,途经肥西县、经开区、蜀山区、庐阳区、瑶海区,为西南东北走向线路,最高设计时速为80 km/h,预计在2019年12月26日开通试运营。该线路若采取站台不停靠且以最高时速运行一次,从起点到终点共需分钟。答案27.9解析线路若采取站台不停靠且以最高时速运行一次,从起点到终点共需的时间t=0.465 h=27.9 min。能力提升14.(2019上海中考)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 m),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10 m。则()A.v甲v甲;根据题意可知,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10 m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 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 m。故可得:v甲t+v乙t=10 m或v甲t+v乙t=10 m+20 m=30 m,代入数值可得:0.4 m/st+0.6 m/st=10 m或0.4 m/st+0.6 m/st=20 m+10 m,解得t=10 s或t=30 s,即t可能为10 s,也可能为30 s。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15.(2019浙江杭州中考)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A.甲船25 km,乙船35 kmB.甲船30 km,乙船30 kmC.甲船35 km,乙船30 km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 km/h,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 km/h-5 km/h=25 km/h,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 km/h+5 km/h=35 km/h,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5 km/h,甲船、乙船和木桶1 h通过的距离分别为s甲船=v甲实t=25 km/h1 h=25 km,s乙船=v乙实t=35 km/h1 h=35 km,s木桶=v木桶t=5 km/h1 h=5 km,所以,1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s甲=s甲船+s木桶=25 km+5 km=30 km,s乙=s乙船-s木桶=35 km-5 km=30 km。16.(2019安徽模拟)如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原理是;(2)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答案(1)v=(2)变速(3)v3v1v2解析(1)该实验原理:v=;(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所以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运动;(3)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s2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s3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s1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3v1v2。17.假期,小明同学乘坐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去黄山旅游,下表是G1619次高铁列车时刻表。站次车站到时发车里程(km)1合肥南09:0802巢湖东09:2909:31703无为09:4409:461054铜陵北09:5810:001395南陵10:1210:141736泾县10:2410:261947黄山北10:5611:00306(1)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南到黄山北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途中G1619次高铁列车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0 s。求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m?答案(1)170 km/h(2)400 m解析(1)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南到黄山北的行驶时间t1=10:56-9:08=1 h48min=1.8 h;行驶的路程s1=306 km,所以平均速度v1=170 km/h;(2)列车的速度v2=144 km/h=40 m/s,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t2=20 s,则列车过桥梁通过的总路程s2=v2t2=40 m/s20 s=800 m,列车过桥梁通过的总路程为桥梁长度加上列车长度,所以列车的长度s车=s2-s桥=800 m-400 m=400 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