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5.4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二) 教案.docx
5.4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二)n 教学内容教材84页例2、试一试、85页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九的2-4题n 教学提示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一位小数加减法,是学生学习了没有进位和退位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要向个位进1的算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把相同的数位对齐。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一位小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明白算理。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 探索一位小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难点 理解一位小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2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学生准备:小正方体、整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等相关知识。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课件出示学校举行运动会)看,50米赛跑,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生1:张明用了多少秒?生2:朱红用了多少秒?师:上面的问题,你会列式吗?(生尝试列式)(预设)生1:张明的成绩:列式为9.6-0.8生2:朱红的成绩:9.6+0.5师:上面的算式,你会解答吗?(生讨论会得出需进位和借位来计算)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板书:一位小数加减法(二)设计意图:在图中发现已知信息并讨论出解答算式,然后观察计算需要进位加和退位减,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的导入环节设计,直接引出课题,直奔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二)探究新知:1.探究计算方法师:9.6-0.8、9.6+0.5,这两道题与前面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例1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例2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师: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又怎么办?(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迁移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十分位不够减,需要向个位借1,借1来10,十分位相加满十,需向个位进1.)师: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预设)(教师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让学生板演)9.6 9.6+0.5 -0.89.1 8 2师:上面的答案,你同意吗?为什么?(预设)生1:9.6+0.5应该是10.1,竖式中个位忘了加进位1.生2:9.6-0.8的差忘了点小数点,做减法时,差如果有小数点也需要点上。生3:9.6-0.8,十分位上的6减8不够减,向个位借1时,9的上面忘了点借位点。生4:9.6-0.8,十分位上的6减去8不够减,向个位借1后是10个0.1,10个0.1减去8个0.1后,剩下2个0.2,还需要加上原来的6个0.1,结果应是8个0.1,即差的十分位上写8。师:正确的竖式计算,你会写了吗?(课件播放)9.6 9.6+01.5 -0.810.1 8.8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 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2) 注意写上进位数和借位、退位的点。1. 延伸拓展师:0.6+0.8和2.4-1.6你会计算吗?自己试着算一算。(预设)生:0.6+0.8=1.4 2.4-1.6=0.80.6 2.4+0.8 -1.61.4 0.83.总结计算方法师: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归纳和总结一下,一位小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吗?需要注意些什么?师生总结得出: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要向个位进1。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进位加和退位减,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先板演学生错误的计算解答,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的竖式计算,在错误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掌握。(三)巩固新知:1. 教材85页“课堂活动”。2.教材85页练习十九2-4题。设计意图:1.做游戏,先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游戏,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通过课堂活动,来让学生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2.在练习中修正和建构属于自己的一位小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感悟算理。(四)达标反馈1.用竖式计算172.5=8.16.8=12.63.4= 10.37.6=2. 找规律,填一填 (1)0.2,0.5,0.8,(),()(2)9.8,9.6,9.4,9.2,(),()3.一堆煤72.4吨,运出17.6吨,余下多少吨?4. 一本故事大王4.8元,比一本儿童画报少1.6元,一本儿童画报多少元?答案: 1. 1.7 8.1 12.6 10.3+2.5 -6.8 +3.3 -7.64.2 1.3 15.9 2.72. (1)1.1 1.4 (2)9.0 8.83. 72.4-17.6=54.8(吨) 4.4.8+1.6=6.4(元)(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的探索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六)布置作业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2.用竖式进行计算。2.54.2 8.63.4 1.86.4 7.63.83. (1)小华买这两种玩具一共需要多少元?(2)玩具小马比玩具汽车贵多少元?5.6元 3.7元 4.看图解决问题。铅笔每支0.5元 圆珠笔每支1.6元 钢笔每支13.7元(1)买一支钢笔和一支铅笔共多少元?(2)一支圆珠笔比一支钢笔便宜多少元?5.小数算式谜。答案:1.3.4 2.5 7.6-2.8 +5.3 +1.50.6 7.8 9.12.2.54.26.7 8.63.45.2 1.86.48.2 7.63.83.82.5 8.6 1.8 7.6+4.2 -3.4 +6.4 -3.86.7 5.2 8.2 3.83.(1)5.6+3.7=9.3(元)(2)5.6-3.7=1.9(元)4.(1)13.7+0.5=14.2(元) (2)13.7-1.6=12.1(元)5.4.2 6.8-2.4 +6.51.8 13.3n 板书设计一位小数加减法(二)例2:9.6+0.5=10.1(秒) 9.6-0.8=8.8(秒)9.6 9.6+0.5 - 0.810.1 8.8答:朱红用了10.1秒,张明用了8.8秒。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一位小数进位加和退位减教学片断师:(课件出示)2.2-0.3= 、2.2+0.9=你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预设)生1:2.2-0.3=1.92.2-0.31.9生2: 2.2+0.9=3.12.2+01.93.1师:观察算式,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两道题与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比较,有什么不同?(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 ,要向个位进1。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掌握。教学资源1.用竖式计算13.8+5.6= 24.1-18.6= 3.2+1.9= 3.2-1.9= 2.森林小卫士。1.2 3 3.5 5.9 0.7 1.8 6.1 1.0 2.73.有两个仓库,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4.小红用10元钱买文具,买钢笔用去3.7元,买文具盒用去4.8元,还剩下多少钱?答案:1. 13.8+5.6=19.4 24.1-18.6=5.5 3.2+1.9= 3.2-1.9= 13.824.1 3.2 3.2+5.6-18.6 + 1.9 -1.919.4 5.5 5.1 1.32.1.2 3 3.5 5.9 0.7 1.8 7.1 3.7 1.73.57.5-9.9=47.6(吨) 50-47.6=2.4(吨)4.10-3.7-4.8=1.5(元)资料链接新的教师观新课程中教师的新角色:A学习者,B研究者,C组织者(学习)D引导者(学习),E催化者(学生),F促进者(学生),G实践者(反思性),H开发者(课程)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A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C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D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E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F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G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新的“课标”观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是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也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积极设计者。新的教材观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工具。标准是课程的“灵魂”,教材是课程的“肉体”。标准是“罗马”,教材是“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反对“教总比不教好,教多总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经验主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