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部编版(54制)六年级下册语文12 古代诗歌三首 教案.docx

  • 资源ID:49769       资源大小:28.3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30金币 【人民币3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人民币3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部编版(54制)六年级下册语文12 古代诗歌三首 教案.docx

12 古代诗歌三首马 诗【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2体会诗中的情感。【教学准备】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马的图片,谈话导入: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诗马诗,相信同学们对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一)教师读,学生听准字音。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一个多音字“燕”。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汇报交流,教师点拨。)三、再读古诗,细细品读。(一)品读第一、二句。1理解词语: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燕:多音字,本课读yn,指地名:燕山。)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3思考:“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想一想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4指导朗读。(二)品读三、四句。1理解词语:何当:何日,何时。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戴上金络脑。走:跑。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2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飞快地奔驰着,踏遍着清爽秋日时的原野!)4指导朗读。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一)指导学生背诵古诗。(二)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三)指名学生背诵。五、小结。(一)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二)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走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石灰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经历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教学过程】一、“吟”出诗题,弄清题意。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这样一个字“吟”(课件出示)。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有吟诵、赞美之意。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明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在12岁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齐读诗题。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生质疑)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石灰实物或课件展示石灰图片)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呢?我想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二、读好诗句,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边听边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可边听边画出节奏)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那就放开声音,自由读一读吧!检查生字的读音。3指名读古诗。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能读下来;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4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齐读)5好,这次我再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再是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6集体齐读。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一)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二)同学们,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想必这首诗的意思你也基本上清楚了,借助我们的工具书,先自己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学之间再相互说一说。(三)组织交流,教师提升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凿因为石灰石大部分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凿(相机板书)你如何理解“千锤万凿”?教师运用字理析解“锤、凿”,“锤”指的是“敲打”,“凿”指的是“打孔;挖掘”“千锤万凿”指的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说说带有“千()万()”的词语。谁能来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石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同学们,你们的手指被扎伤过吗?如果我们的手指被针或者小刀扎伤了,会有什么感觉?(很疼)而石灰石却是被“千锤万凿”,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生想象: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石有的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的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肺,很是痛苦)过渡:但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板书)根据“烈”“焚”的字形说说意思,并说出一些有火字旁的字。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生:不怕。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若等闲,出示课件)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石灰把烈火焚烧自己不过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对那熊熊烈火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根本不在乎!)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写到的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板书)解释“粉骨碎身”。(身体粉碎)谁能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浑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气节。5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四)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诗句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经历各种磨难也毫不畏惧的石灰,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首诗。(五)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自读、指名读、齐读)(六)指导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露出来了,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四、走进石灰,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石灰的无限高尚的品质,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能流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呢?(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石灰吟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那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这里有一份于谦的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3)课件出示资料: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中了进士后,任地方官几十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蒙古瓦剌(l)军作战。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俘。此后,瓦剌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率京师群众打败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得以回朝。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得到嘉奖,更由于自己不愿意与朝中的丑恶势力同流合污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宁死也不愿逃离。(4)同学们,从这段资料中你看出了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于谦是一位坚强不屈、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人。)(5)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6)赞颂石灰,创设情境品读,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一诵少年抒怀。于谦十二岁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抽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听了你的朗读,彼时的于谦一定会和你成为好友。二诵为官感悟。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抽生诵读)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三诵临刑陈词。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对世人诉说,那他最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情,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我们请女生诵读全诗。)四诵后世评价。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为后人所敬仰。从石灰吟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请同学们深情地背诵全诗。(自由背、抽背、齐背。)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想于谦已经走进了你的心中,石灰的精神已经刻在了你的心底,那诗人于谦写这首诗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对,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更抒发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结束语:同学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更记住他“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作业布置】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如咏煤炭,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于谦的古诗读一读。竹 石【教学目标】1读准“劲”的读音,读清楚古诗的韵脚“松”“中”“风”。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认识“竹”字。1识“竹”字。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板书“竹”字)。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竹”字的甲骨文)。甲骨文的“竹”字很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这和竹叶的样子很像。所有与竹相关的字,都采用“竹”做偏旁。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过竹子?2知竹画。师:如果见到的是画在画上的竹子,那就是竹子画。3揭诗题。师: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又往往把竹子和石头(板书“石”字)画到一张画上,诗人又为这样的画题了一首诗,这首诗就叫竹石。设计意图:从“竹”字的字形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的象形字很像竹叶,为竹石的绘画埋下伏笔。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揭示诗题,学生会对竹石产生亲近感。二、吟诵古诗,感受“竹”韵。1读古诗。师:谁愿意试着朗读一下诗题?师:对,就这样读,要读得正式,读得庄重。预备起竹石。师:好诗在手,我们可要认认真真地朗读一番。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劲”字读作“jng”,是“坚强有力”的意思。2吟古诗。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该诗赞美竹子高尚的情感要首先通过朗读让学生有所感受,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正式庄重地朗读符合该诗的基调。再加以平长仄短的吟诗,使学生进一步从声音里感受该诗特有的韵律与情感。三、解读文本,揣摩“竹”意。(一)整体感知。师:你知道竹石主要写的是什么吗?(二)解题。师:我们再结合资料(出示资料),你发现了什么?师:其实,竹石是一首题画诗,写的是画上的竹石。(三)解诗。师:默读古诗,你能说说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1扎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板书:扎根破岩)师:在哪句诗中发现的?师:这句诗中你喜欢哪些字?说说为什么。师:“咬定”就是用力地咬着不松口。诗中“咬定”的是青山。是说竹子的根咬定青山。也就是竹子的根生在青山之中。师:“立根”就是生根,根本来生长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师: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师:你能给竹子和破岩前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这个画面吗?师:这样的竹子,给你带来的感觉是很坚强。为什么这么说?师:诗人把它写成一句诗,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师:同学们朗读这两句诗时,“松”和“中”读得要比其他字长,这两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还有一个字也是韵脚风。我们看看,这三个字的韵母都是ong。我们来读一下,ong。你发现读ong的时候,声音特别厚重、有力、悠远,而这样厚重悠远的声音正和竹子坚强的品格结合在一起,一起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师:你发现了诗中写到了竹子扎根破岩,继续找,你还发现了什么?)2坚定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板书:坚定强劲)师:在哪句诗里?这句诗中你喜欢哪些字?师:坚劲就是坚定挺拔。磨就是折磨,你运用的是组词法。同样的解词方法还能解决哪些字击,击就是打击;任,任就是任凭。千磨万击是一千次折磨、一万次打击吗?不是,而是无数次折磨和打击。师:还有一个字,尔你。那么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定挺拔,任凭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师:你能发挥想象,描述一下竹子受到怎么样的磨难还坚定挺拔吗?师:你能用四字词语说说这样的竹子带给你来的感受吗?(不屈不挠)师:诗人把它写成一句诗,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师:你发现了诗中写到了竹子坚定强劲,继续找,你还发现了什么?)3描述。师:你能结合板书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竹石的画面吗?师:同学们,这就是简单的古诗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啊!当我们学习了这些的时候再来吟诗,我们就要注意把松、中、风这样的字吟得厚重有力。就再一次用我们吟诗的声音传达我们心中那不屈不挠的竹子吧。4唱诗。师:你们听,老师的吟诵又有什么不一样?(诗唱诗)你发现了吗?师:原来竹石是可以唱出来的。这首诗要表达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就应该用浑厚的曲调唱出来。谁想模仿着唱一唱?师:很多人已经掌握了唱诗的方法,这种唱诗,只要把平声延长一点,把仄声唱准一点,就可以了。来,我们一起来5作者。师:竹石是一幅清雅的画,更是一首坚定的诗,它带给我们如此的震撼。那么,为画题此诗的诗人是郑燮。(出示郑燮简介)原来郑燮的诗、书、画世称“三绝”,尤其擅画兰和竹。所以,他才能画出兀傲清劲、别具一格的竹子。他有一句流芳百世的铭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燮晚年的这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所以,诗中写的是竹,而要表达的却是自己的情感。这样借助他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设计意图:从诗题入手,让学生了解竹石是首题画诗,再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诗中写了竹石的哪些方面?学生随机找出诗中所写竹子扎根破岩、坚定强劲。在理解诗意的时候,采用了组词法和发音法,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句理解诗意,并想象描述古诗情景,在理解与描述中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诗意美和竹子不屈不挠的品质。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把古诗唱出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最后,结合作者生平资料,理解古诗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四、拓展艺术,了解“竹”情。1咏竹诗画。师:郑燮的笔下,有着这样不屈不挠的竹石,你都知道哪些有关竹子的诗呢?师:竹子是坚韧与顽强的象征,更是中国古诗的永恒的主题。我们看,(出示诗句)唐朝的王维有这样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李商隐有诗云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宋代的张咏有诗云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师:(出示图片)而竹子更是人们进行绘画创作的重要主题。2“四君子”。师:而竹又同梅、兰、菊合成“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出示图片),明代黄凤池有梅竹兰菊四谱。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师:你看,人们对“竹”多么情有独钟!学习至此,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竹、赞美竹吗?师:是啊,“竹”在汉语的世界里就成了一副清雅的画、一首坚韧的诗、一种不屈不挠的中国文化。设计意图:从咏竹诗、竹画和“四君子”入手,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让学生了解竹子不屈不挠的品质是中国绘画和诗词的一个主题,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五、回归生活,引发“竹”思。师:当我们再一次观赏竹子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一个古老的字竹,会想到一个刚直的诗人郑燮,会想到一首厚重的古诗竹石,我们会这样唱师:就让我们在这样的曲子里,做一个不屈不挠的君子吧!下课!设计意图:把竹石带进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诗情的意识,完成了竹石从生活到艺术再到生活的学习思路。12 / 12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54制)六年级下册语文12 古代诗歌三首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阳光男孩)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