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docx

  • 资源ID:49435       资源大小:23.5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30金币 【人民币3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人民币3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docx

课题: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内容:1. 量筒的使用 2. 测量固体的密度3. 测量液体的密度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的直接应用,具体包括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固体体积的方法;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知道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动脑动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等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通过探究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难点:会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并设法减小误差教(学)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石块、盐水、烧杯、细线、果汁教学过程自我修改整:复习提问1.什么叫密度?2.水的密度是多少?其物理意义是什么?3.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呢?大家看老师手中有一瓶果汁,你能根据密度公式说一下怎样测量它的密度吗?测量出其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学生回答)大家都知道测质量要用到天平,那如何测量液体的体积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测量工具量筒,它是专门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分:分1:一、量筒的使用老师给每桌上准备了一个量筒,观察你所用的量筒,小组合作交流课本P117页想想做做里的问题: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6.3-1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请指出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错在哪里。乙图中俯视造成测量结果较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丙图中仰视造成的测量结果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量筒的使用:1.明确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1mL=1cm32.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3.读数时,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会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液体体积的测量: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测量液体的体积,谁能上来测量一下果汁的体积。学生展示,学生回答测量结果,后课件展示量筒示数,帮助学生规范读数。大家想一想果汁完全倒入量筒中了吗?瓶子里果汁的体积和量筒中果汁的体积谁大谁小?初步引导学生对测量误差的感知:瓶子中附着一些小液珠,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小。接下来请大家测量烧杯中盐水的体积。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石块,细线,你能利用这些物品来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吗?小组交流讨论一下,一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办法。学生分享,教师完善总结: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很棒,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为V2;则V石=V2-V1。强调浸入和浸没的区别及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接下来就按照这个方法快速测量一下桌子上小石块的体积。大家想一想如果直接把石块从水中拿到天平上去测量质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再次引导学生对误差的感知:石块上附着水珠,导致测量质量偏大。反馈练习一:新课堂P113考点一分2: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大家想一想要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原理(公式)是什么?都要用到哪些器材?学生回答:1. 实验原理:=m/v2.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小石块实验步骤:具体的实验步骤又该怎样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一下。学生方案一:1.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2. 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为V2。3.用天平上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m。学生方案二:1.用天平上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为V2。大家同意哪一种方案呢?小组讨论一下说出你的看法。引导学生分析误差及找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第一个方案中从水中拿出小石块直接测量质量,因石块附着着水珠会导致测得的质量偏大,石块体积是不变的,最终导致测得的石块密度偏大。课件展示正确方案,大家能用给出的物理量表示小石块密度吗?4.小石块的密度表达式:=m/(V2-V1)实验表格:大家能根据实验步骤所测得数据设计出实验表格吗?学生展示,教师纠正完善。接下来就用屏幕上的方案来测量一下你们手中小石块的密度吧,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分享实验数据,计算小石块的密度,对石块密度范围形成初步印象。反馈练习二:新课堂P114-115考点二实验探究报告一,反馈练习二、1.分3:三、测量盐水的密度刚才我们测量的是固体的密度,那么要测量液体的密度我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一样吗?测量液体的质量我们还要用到什么?学生回答1.实验原理:=m/v2.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烧杯大家很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烧杯,那么具体的实验步骤该如何操作呢?盐水密度的最终表达式是什么?小组交流讨论一下。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m2-m1)/V小组议一议:量筒测得的盐水的体积准确吗?引导学生分析:质量测量准确,烧杯壁和底部附着盐水,导致测得的盐水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方案二:1.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3.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放在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2.4.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m2-m1)/V小组议一议:天平测得的盐水的质量准确吗?引导学生分析:体积测量准确,在测盐水的质量时,由于盐水粘附在量筒内壁上导致测得盐水质量偏小,密度偏小。大家还有更好的方案吗?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我提示一下。既然烧杯中的水无法全部倒入量筒,我们不妨让它多剩一些,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这样就可以间接测出倒出盐水的质量,倒出盐水的体积可由量筒直接测出,这样就可计算出倒出去的盐水的密度了。大家能根据我的提示再来重新设计一下实验步骤吗?(学生讨论)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4.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m1-m2)/V.反馈练习三:新课堂P114-115考点二实验探究报告二,反馈练习二、2.合:课堂小结:1.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量筒的使用;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的原理和方法)2. 固体和液体测量步骤的完善和误差分析。补: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方法一:“针压法”测体积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石蜡质量为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3.把石蜡放入量筒中,用细针把石蜡压入水中浸没,记下水和石蜡的总体积V2.4.石蜡的密度为:=m/(V2-V1).方法二:“悬垂法”测体积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石蜡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1.3.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2.4.石蜡的密度为:=m/(V2-V1).测:完成新课堂达标检测 教学反思: 学生精彩: 再教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实验中学朱老师)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