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案.doc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课题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实验材料停表、斜面、刻度尺、小车、书教学方法讲解、分组实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引入新课复习准备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二)数据处理讲评由复习时间和路程有相应的测量工具,所以能直接测量,但有没有一种测量工具能直接测量出我手里的这个小车的速度呢?同学们积极响应,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出示练习:1.在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3.我们常用 来测量长度,利用 来测量时间。4.从速度公式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运动物体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5.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min s。学生认真答题,展示答案并更正错误复习引入。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都是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答案1.指导学生自学“测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操作步骤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并填入表中。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并填入表中。根据测得的s、t,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填入表中。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挡板的距离s1, 并填入表中。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的时间t1,算出平均速度v1,并填入表中。计算小车下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及平均速度v2,并填入表中。2.教师演示操作流程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计时,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指导学生填写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表扬做实验认真、数据处理好的同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分析“测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操作步骤部分学生参与计时,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填表,计算并得出结论对实验中的问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后作业写出实验报告导学案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v=s/t实验器材:刻度尺和停表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 大 ,说明小车做的是 变速直线 运动。教学反思:1、从生活实例引入作为探究的基础,突出学科特征。2、增加测圆笔平均速度小试验,锻炼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在主要实验前安排小实验,有两个目的,让学生现有玩起来。3、教师演示加学生参与共同完成实验,为学生扫除操作障碍。对首次分组动手实验,学生难免手忙脚乱,所以安排了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又进行了演示,把学生的动手难度降到了最低。当然,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减少教师的演示,若有需要可安排学生做演示。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可以直观的教导学生实验目的与步骤,培养学习兴趣。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会让他们更加有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起到教育作用,告诉学生们物理是们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发现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都离不开科学的探究,也巩固了科学探究的七环节。本堂课重点还应该多注意数据的分析评估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