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5.3等效电路 教案.docx
教学课题第三节 等效电路第 周 星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 了解等效电阻、电路。2.过程与方法:探究等效电阻和等效电路,体会转换法及理性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的快乐及科学方法的魅力。教学重点1、了解串、并联电阻的特点;2、理解等效电路。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猜想和推导。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学准备电阻、开关、电源、导线。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一、复习提问: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是什么?答: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I=U/R2.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电路图是怎样的?答:原理是欧姆定律(R=U/I);二、新课引入:思考与讨论:在维修爷爷的收音机时,小聪发现收音机中有一只10欧的电阻坏了,可小聪手笔边只有几只5欧的定值电阻,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讲述:电路的等效电阻:几个连接起来的电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是那些电阻的等效电阻。(也就是总电阻)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几个导体串联后的等效电阻可能等于它们的电阻之和。【新课推进】一、(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逄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 = 2欧、R2 = 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测出R1 (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将R1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 = R1 + R2, R= R1 + R3。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 结合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请学生叙述R = R1 + R2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 = R1 + R2。 小结:注意审题,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确电路特点,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本题R1、R2串联,所以I = I1 = 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知道,总电阻R可由R1+R2求出,根据欧姆定律I = U/R可求出电流I。 问:此题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串联一个适当电阻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是2.5伏,如果将其直接连到6伏的电源上,小灯泡中电流过大,灯丝将被烧毁。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电阻R2,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 = U1 + U2。串联的电阻R2可分去一部分电压。R2阻值只要选取合适,就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正常发光。 串联的电阻R2,其阻值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分步板书。 板书:R1和R2串联,由于:I1 = I2,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得:U1/ R1 = U2/ R2, 整理为U1/ U2 = R1/ R2。二、两个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几个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 横截面积,所以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 小 。理性探究:推导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I=U/R I1=U1/R1 I2=U2/R2而且并联电路I=I1+I2 U/R=U1/R1+U2/R2又并联电路U=U1=U2 1/R=1/R1+1/R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如两个电阻并联,则 1/R=1/R1+1/R2。【课堂小结】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两个电阻串联,则RR+R几个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如两个电阻并联,则 1/R=1/R1+1/R2。几个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板书设计】1、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 = R1 + R2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1/R=1/R1+1/R2【作业布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