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1页).doc

  • 资源ID:48646       资源大小:2.61M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100金币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1页).doc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1页)课文目录: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 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3 活动:降落伞比赛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 认识运动2 运动的描述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4 能量第三章 声1 认识声现象2 乐音的三个特征3 噪声4 声与现代技术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1 光源 光的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4 光的折射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6 神奇的眼睛7 通过透镜看世界8 走进彩色世界第五章 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与温度2 熔化和凝固3 汽化和液化4 地球上的水循环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1 质量2 物体的密度3 测量密度4 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测量工具,知道这些测量工具的名称和用途2.熟悉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3.学习在家庭实验室自己进行科学探究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煸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情境创设法、讲述法教学器材:两个烧杯、一根吸管、两支玻璃管、墨水、惯性球演示器、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简单的自我介绍问:当同学们手捧崭新的物理课本时的第一想法是什么?二、 什么是物理?(1) 简介: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物:指事物,理指道理,物理就是要讲清楚事物的道理。要是对某一自然现象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就会闹出一些笑话。讲故事:魔鬼附身(光的直线传播),老师,他打我高高的输电铁塔上醒目地写着:“高压危险,切勿靠近”,但为什么小鸟站在上面却不会触电呢?(是因为小鸟不识字吗?)新买的瓶装饮料为什么没装满?是商家有点吝啬?(3) 小魔术:怎样让一个穿着泳装的美眉,在瞬间让它的修长美腿变成一个又短又粗的小腿呢?(演示:筷子变弯)不仅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包含着神奇的物理知识,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你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吧,那你们脑海中的嫦娥是个什么模样呢?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当嫦娥以很快很快的速度,每秒绕地球赤道转七圈半(即光速)行驶时,我在它面前就是一个大美女。因为通过计算,一个身高1.7米的人当它以光速行驶时,它的身高就只有1.4米多一点点,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指:当一个物体以很快的速度行驶时,长度会变短,时间也会变慢,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资源:如果你以光速行驶,在这样的高速运动中度过7天,地球上已经过了1342年,人就真的可以做到“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了!你是否见过地球上的物体以光速行驶的呢?那我们现在就说身边许多奇妙的现象,演示实验:大、小试管,惯性实验,乒乓球通常是浮在水面上,你能设计用一个乒乓球,一个空的饮料瓶,水若干,设计一个让乒乓球沉底的实验吗(浮力产生的原因)家庭作业将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两个灯泡组成一个串联电路,增加一个导线,让一个灯泡,另一个灯泡熄灭。这些奇秒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及其规律。所谓“科学探究”就是象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呢?教材8页图1-1-3(5)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1、 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提出原因,进行推测或假设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会选择方法和所需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4、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5、 分析论证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处理6、 评估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7、 交流与合作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方案,准确地写下来举例:你们看到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冯老师好矮噢第一反应:冯老师为什么这样矮?(提出问题)可能是冯老师挑食,可能是冯老师的父母不高遗传,还可能是冯老师营养不良,体内某样元素缺少?可能是冯老师在长个子的时候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猜想与假设)到底是这几个原因中的哪一个还是哪几个?询问冯老师的饮食,去看一下她的父母,到医院去检测一下(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第2课时节。回忆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步骤?实地考察冯老师的饮食,看了她的父母,去医院检测(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冯老师什么都吃,看来冯老师矮不是因为挑食(分析论证)冯老师的妈妈有点高,她爸有点矮,看来冯老师矮有可能与父亲的遗传有关(分析论证)拿到体测报告,各样指标都正常,看来冯老师矮不是缺营养(分析论证)冯老师中学时打谷、挑粪干了很多重体力活,看来冯老师矮可能与这个因素有关(分析论证)你们知道钟是谁发明的?伽利略,你们是否听说过有关伽利略的故事呢?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使他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数学,在25岁时被聘为比萨大学当数学教授。尽管由于他直言不讳的个性使他在学校并不怎么受人欢迎。但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继续不断地向亚里斯多德的权威性提出挑战,这一切使其在比萨大学树敌太多。在伽利略之前,几乎没有人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某一观点或理论的正确。人们认为所有科学问题,都被亚里斯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而伽利略却注重以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将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阅读以上这段材料,请同学们思考、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2) 伽利略提出了怎样的问题?(3) 伽利略做出了什么样的猜想?(4) 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5) 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答案:(1)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2)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3)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4)伽利略将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5)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请同学们结合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尝试填写探究环节名称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提出问题2、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猜想与假设3、 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 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5、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案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评估6、 后来玻意耳用真空容器验证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交流与合作在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天,诞生了另一位科学家:牛顿三、 物理课堂的纪律及要求。课前: 课堂:作业:科目物理年级八班级时间课题测量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课时第 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测长度的方法、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2、会测长度、时间3、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重点单位换算,长度的测量难点单位换算,长度的测教学用具演示米尺学习用具刻度尺教学过程1、实验是科技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学习一些关于测量的知识,体会科学态度,培养动手习惯。2、从本工尺到米原器,国际通用的长度基准。3、测量是将待测量的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4、(SI)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5、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Km m dm cm mm um nm1km=103m 1dm=10-1m1cm=10-2m 1mm=10-3m1um=10-6m 1nm=10-9m6、练习单位换算7、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8、分度值: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量程: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9、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1)观察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2)放:刻度与被测长度紧贴从零刻度开始从某一整数刻度开始(3)看:视线正对刻度线(4)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录:数字+单位10、测量:P13表格的宽:之所以换成表格,是每年很多学生的尺子量程不勉励测书宽11、为什么我们测出来的结果不同呢?讨论:谁对谁错1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1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14、活动:测身高和腰围思考(1)测身高时怎样把头顶的高度平移到墙上;(2)腰围是变的,用直尺怎么测?15、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16、认识停表,使用停表(1)观察: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2)使用:开始、停止、复位17、使用停表测心率,测三次18、物理在线:从沙漏到原子钟19、课堂小结20、布置下节课任务板书设计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国际单位制(SI),长度的基本单位m2、1km=103m 1dm=10-1m1cm=10-2m 1mm=10-3m1um=10-6m 1nm=10-9m3、刻度尺的使用(1)观察(2)放(3)看(4)读(5)记第二课时4、时间的国际单位 秒(S)1h=60min 1min=60s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误差可减小,但不能消灭多次测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教学后记本课讲单位换自,但学生基础差,一半不会,采用老师辅导和组内辅导结合,一个个过关补充关于尺、寸、英吋、英里、海里、码等的知识知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身上自带刻度尺和计时器,要善于使用。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2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的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3体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4经历测量长度、时间与面积的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5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领悟控制变量法。教学难点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测量。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竞赛通知定于本周星期六举办降落伞飞行比赛。请自制降落伞,悬挂物是标有10g的钩码。伞面和伞绳总质量不超过20g。比赛时,降落伞从指定高处落下,在空中滞留时间最长者胜。物理活动小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自主阅读教材P1618,完成下列问题:(一)活动有关准备1怎样制作降落伞?你打算用什么材料?__布(塑料,纸)、细线__2在本次活动中,对降落伞的质量有要求吗?用什么仪器来测质量?__有要求;用托盘天平__3本次比赛对降落伞释放的高度有要求吗?要用到什么仪器来测量?__有;刻度尺(皮尺,卷尺)__4本次活动中,怎样才算取得了胜利?需要测量什么?__空中滞留时间长者获胜;时间__(二)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1提出问题:你认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__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可能与伞的形状、伞的面积、伞绳等有关。__3设计实验:(1)讨论: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长短的因素可能有好几个,那我们该怎样研究呢?__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__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控制变量__法。(2)在本实验中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哪些?分别要用到什么测量仪器?__降落伞绳长,降落伞面积,降落伞的高度,降落伞总质量,在空中滞留时间;刻度尺,天平,秒表__。(3)怎样测出不规则的降落伞的面积?知识链接:常用机械停表读数法:先看分针位置,确定分钟数值,同时可确定秒针应该读的刻度圈,最后读秒钟值。控制变量法:对于多个因素影响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其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不变。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三)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请同学们把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实验次数降落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的高度降落伞的总质量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123456(四)分析论证根据你的实验结果,你认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__结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与伞的形状、伞绳长短无关,与伞的总质量、伞的面积、伞的高度有关。__三、合作探究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四、交流展示下面是某小组同学进行降落伞比赛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后的分析与论证。实验次数降落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的高度降落伞的总质量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11m圆形0.5m23m20g3.67s21m圆形1m23m20g5.82s31m圆形1m23m30g4.91s41m正方形1m23m20g5.82s51.5m正方形1m23m20g5.82s61.5m正方形1m26m20g9.24s根据下表数据分析:(1)比较1、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面积__有关,降落伞__面积__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2)比较2、3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总质量__有关,降落伞__总质量__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3)比较2、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形状__无关。(4)比较4、5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绳长__无关。(5)比较5、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__高度__有关,降落伞__高度__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6)设计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__控制变量法__。这里说的__变量__就是那些影响问题的因素。五、教后反思21 认识运动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三、教具液晶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三角尺。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看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动画,然后思考问题。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诗人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画家也可以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作为我们未来的科学家,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二)参考系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1)坐火车旅行图片(2)飞机投弹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是什么情景,而同伴认为你是怎样的。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运动员运动是怎样的下落情况,而飞机驾驶员看跳伞运动员是怎样下落的。地球在绕太阳转动,而我们却没感觉到这又是为什么。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它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象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思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A可以任意选取 B是一定的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A一定不同 B可能不同 C一定相同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再如,初中有这一问题,有一队伍正在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匀速行至队首,再从队首行至队尾,求时间。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队伍作参考系就非常方便。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二)质点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之后,我们再来研究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情况。还是看刚才的三幅图。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可见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析: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学生:因此,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刚才,同学们其实已经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什么伟大的事呢,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对质点运动的描述。那么,如果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点的运动,还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又如,研究火车在沿平直轨道运动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吗?研究火车过桥呢?研究火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呢?这些情况下能把火车看作质点吗?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质点又有哪些特征?1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2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3质点是没有大小,没有形状,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 4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思考: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 C )A 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B 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3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在处理( B D )A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它当做质点来处理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三)坐标系如果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沿直线运动,怎样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呢?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其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1: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8m,坐标系原点定在桌面上,设竖直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A、B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1.3m、0.4m,问A、B的坐标应该是多少?例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从市民广场的钟楼出发沿人民路驶向孩儿巷和更俗剧场方向,我们怎样描述汽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钟楼12:00人民路 孩儿巷12:09更俗剧院12:14端平桥12:07和平桥12:03同学们认为怎样确定坐标系的坐标轴、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对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学生阅读教材“科学漫步”栏目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267(四)课堂小结:1知识整理: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2研究方法抓住实际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物理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建立物理模型,这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抽象。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法学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观看录像1并提出问题:你怎么判断汽车、轮船、飞机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明白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一个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看一看要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明是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录像1:公路上有停着汽车和行驶的汽车;码头上有停着的轮船和正在航行的轮船;飞机场上有停着的飞机和正在起飞的飞机组织学生观看录像2并提出问题:窗外的树木真的向后退了吗?江两岸的青山真的向后移了吗?张开伞后运动员真的上升了吗?以上的现象怎样解释呢?通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当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静止的物体”就会运动起来录像2(或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乘客座在行驶的列车上,通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的向后运动;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跳伞运动员脱离飞机后自由下落,越来越快,当突然把降落伞张开时,看到张开的伞带着运动员上升2、 总结归纳机械运动及参照物概念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选择的另一个物体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三机械运动分类组织学生观看录像3并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按照经过的路径可以分成哪几类?录像3(或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汽车的直线行驶、拐弯行驶;轮船的直线航行、拐弯航行;飞机的直线飞行、空中俯冲表演等教师概括总结: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四布置实践活动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片,记录有关机械运动的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解释说明分别选择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摄像师怎样操作才出现这样的效果5 小结通过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1、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选择参照物,知道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课后作业课时练板书设计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概念: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参照物概念:选择的另一个物体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反思:这一课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多多举例子并结合实际。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2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会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教学重点学会用速度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难点图像法的理解和使用。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着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对某些物体的运动进行测量,如汽车的速度、跑步的速度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自主阅读教材P2728,完成14题:1实验原理:__v__2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__竖直__,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2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__米尺__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时间/s路程/cm速度/(cm/s)2468103.数据分析:计算气泡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__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相等。__4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图像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方法指导: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只在数值上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无关。知识链接:v与v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段路中的平均速度,后者是两个速度的平均值。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二)匀速直线运动自主阅读教材P2829,完成58题:5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2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这辆摩托车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不一定6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常见吗?哪些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成匀速直线运动?__日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少见。自动扶梯,列车在平直轨道上保持一定速度行驶,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__7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公式v,可以认为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吗?__不能,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不变。__8概括与小结:物体__沿着直线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__定值__,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__无关__,所以不能将v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三)平均速度自主阅读教材P29,完成910题:9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是__45m/s__。10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16m/s__。三、合作探究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四、交流展示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时间__,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0.12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五、板书设计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六、教后反思八年级物理2.4能量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知道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科书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能量形式。通过观察、讨论与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物理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 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能量的几种形式。难点: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三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我采用多媒体应用启发式教学,讲授教学和学生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四 课堂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认识运动,知道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节和运动有关的内容能量(二)讲授新课1、自主学习各种形式的能量阅读课本32页,思考能量是什么?初步了解能量的形式有哪些。学生可以例举所知道的能量形式。结合课本中的六幅图片和幻灯片中的五幅图片在学生例举的基础上分析得出能量的各种形式:机械能、光能、电能、内能、核能、化学能。(指出有的一种现象可以有几种能量形式,如闪电等)总结: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1页).doc)为本站会员(实验中学朱老师)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