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docx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题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授课类型新授授课班级授课教师预计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建议学习要点:安史之乱;唐朝灭亡。 学习提示: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教材内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通过三部分内容阐释出唐朝衰亡的过程,以及唐朝灭亡之后的社会乱象,凸显了政治清明与国家兴亡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学习唐朝的繁荣与开放,使学生对唐朝前期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对我国唐初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面对为何盛极-时的唐朝迅速衰亡的原因,学生难免在理解上存在困惑。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与史实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安史之乱的爆发及其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1. 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2.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3.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官僚们又贪污受贿成风,政治黑暗。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致使府库空虚。为了维持统治集团的需要,政府对人民不断加税,一些地主又把赋税以各种形式转嫁到农民头上,加之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锥之地的局面。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大宗十三年( 859)十二月,浙东农民在裘莆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之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转战南北,历时十年,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思考:唐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讲授新课预习检测1.安史之乱(1)原因:A.政治腐败:开元末年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2)领导人:、史思明。(3)时间:755763年。(4)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转折点,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2)唐朝灭亡:907年,建立后梁,唐灭。3. 五代十国(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2)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实质),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合作学习(一)安史之乱1.引述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讲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3)注意讲清藩镇割据的概念;结合敦煌壁両中的节度使出行图,加强形象记忆。4.评价唐玄宗学生讨论后得出: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人,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使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空前发展,把唐朝推向全盛,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这是他的功绩。而唐玄宗统治后期,却重用奸臣,贪图享乐,荒于朝政,导致安史之乱,国家日趋衰落,这又是他无可争辩的过失。所以,唐玄宗有功有过。但总起来说,唐玄宗应该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经验教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唐朝后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混战不已;宦官专权,把持朝政。2.黄巢起义:(1)背景: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2)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学习此节内容时,可让学生看黄巢起义流动作战示意图,自制唐末农民战争表。通过图和表让学生记住黄巢起义的主要内容:原因土地兼并,租税苛重,战火连綿爆发875年,黄巢;山东、河南一带特点流动作战,转战大半个中国高潮进入长安,建立政权失敗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作用瓦解了唐朝的统治3.唐朝灭亡: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朝廷,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概念: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那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为十国。2.让学生看“五代十国形势图”,了解五代十国的基本情况。教师归纳: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继续扩大,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3.结合知识拓展周世宗改革,了解到了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五代中的最后一个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进行政治改革,经济得到了恢复,疆土得以扩展,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加快了统一的进程。本课小结(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C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2.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B) A.618年B.755年C.763年D.907年 3.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D)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A) 姚崇就任宰相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A.B.C.D.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唐朝灭亡唐朝打败叛军黄巢建立政权安史之乱爆发 A.B.C.D. 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叙述错误的是(D ) A.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政局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D.后唐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教学总结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国家分裂,开创了许多制度,而唐朝则在隋朝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了一系列制度,统治者又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出现了盛唐景象。但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逐渐走向腐朽,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由盛转衰,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斗争的序幕,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中央政府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五代十国乱世。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各藩镇为图霸业,争战不断,人民苦不堪言。随着各地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以及长期政治统一的影响,统一趋势日趋加强,为国家的再次统一准备了条件。教材习题1.P24安史之乱造成“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使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2.P26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3.P26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想一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