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doc

  • 资源ID:47738       资源大小:105.0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0金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doc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五年级 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2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 3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 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4. 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5. 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6.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4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5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6.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7.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 息,表述探究结果。8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3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4.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和一个STEM学习以及一个专项学习,包含了5个主要概念的分布: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13.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16.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三、各单元设计意图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设计意图: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肉眼难以直接看到微小的生命,但微小的生命客观存在,它们也是生命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体内和周围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因此,从生命科学的知识体 系出发,微生物的一些基础内容理应成为小学生学习和了解的对象。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听说过微生物,也许还不经意地说过这个词,但由于微生物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学生还未真正亲眼见过,更没有见识过它们的多姿多彩与变化多端。因而,学生渴望撩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去观察它们、认识它们,进入他们从未领略的微观世界。从用显微镜发现细胞、微生物开始,人类对微小生命体的认识、研究和利 用都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手段,并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加深认识和深化利用。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借此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科学史、正确认识与实际应用几个方面,呈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科学与用科学奠定基础。教材立足于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从关联性的角度出发,将科学与技术融合在一起,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指向,选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提出“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这个学习主题。同时,还借助研讨微生物“功”与“过”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渗透辩证法的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第2单元仿生设计意图:人们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当中不仅适应了自然,而且其程度接近完美。仿生学就是试图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和行为,创造出一系列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它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在各科学领域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仿生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蓬勃的发展。它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虽然并不了解仿生的概念,但对仿生的应用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知道和使用过多种仿生物品,对这一领域充满好奇。本单元的设计就是从实际事例出发,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联系,体会仿生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仿生概念,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对儿童来说,仿生概念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单元所设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对工程和机械设计的再一次体验和更深入的研究,意在加强学生对工程和机械领域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为接下来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应用打下基础。第3单元地球的运动设计意图: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运动是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循环)发生的根本原因。昼夜交替对动植物产生了影响,四季循环对动植物、天气、人文也产生了影响。地球的运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地球上的现象小学生是非常感兴趣,也应当了解的。探索宇宙和自然现象的奥秘,是人类千百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人类对地球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大多内容是宏观的,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弱,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地球知识有所了解,但没有掌握,有的甚至存在错误。同时,学生难以通过直接探究的方法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整合了地球和宇宙单元关于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变化,公转和四季变化的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同时可以结合生命科学领域进行昼夜交替现象对动植物影响的学习。模拟实验简单易行,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化抽象为直观。第4单元简单机械设计意图:在工业化社会中,大到国家重大工程,小到家庭生活用品,机械无处不在。机械产品是科技不断进步的成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简单机械,甚至创造性使用身边的材料制造简单机械,都是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素养。学习简单机械单元的内容,就是为学生们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让他们成为未来生活的改善者和创造者。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机械的认识基本上集中于那些大型的机器,如挖土机、吊车等,而生活中的门把手、撬棍等,他们并不认为是机械;他们知道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但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工具,其中都有什么科学原理,并没有基本的认识;在二年级时他们运用工具,拧过螺丝、做过小板凳,但对属于简单机械的这些工具省力的原理认识不足,尤其对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缺少认知和思考能力。本单元的内容是对低年级学习内容的深化,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及蕴含的科学原理。 此外,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的设立与安排,不仅是教材内容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载体。学生参与这一主题内容的学习,特别是本单元的系列研究活动,如探究杠杆的秘密、研究轮轴 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研究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是否省力、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将为中学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STEM学习立体小菜园设计意图:时代在进步,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自主创新,依靠广大公民科技素养的提高,其中,技术与工程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增“技术与工程领域”,是因应公民提升技术与工程素养需求的必要之举。技术与工程素养是一种专门的素养,应该得到专门的训练。因此,除了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部分学习主题中有所渗透外,新编苏教版教材还专设了若干针对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题单元和学习项目,STEM项目学习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的STEM项目学习,以工程设计为基石,强调学生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不仅凸显体验的真实性,增加学习的意义性和趣味性,还指向科学概念的建构和高阶思维的发展。在教材中增设STEM项目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教材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机会的不足。在STEM项目主题的选择上,要从学生身边常见的问题、话题入手。一方面,随着耕地的日益减少,工程师开始设计建造垂直农场来增加耕作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在阳台种植蔬菜、花卉,既绿色环保,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基本生活之需,这一做法正成为城镇生活的一种新常态。本项目以“立体 小菜园”为主题,既反映了一种趋势,又回应了一种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还体现了对生活的一种引领。设计建造立体小菜园,不仅有助于学生经历设计制作产品、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认同创意设计能够改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学生建立以工程设计来满足生活需求的工程思维。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设计建造立体小菜园这样的活动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但是,他们的这种喜欢往往聚焦在动手做,在动脑想方面比较欠缺。如果没有一个自始至终的思考作为驱动力,学生不仅做无目的,也可能做无恒心。“立体小菜园”项目的设计,没有按照分课的形式呈现,而是按照学生可能经历的工程设计的流程逐步展开,包括了解需求、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改进、评价反思。两个学习项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思维为核心,以需求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带着学生真想、真做、真研究。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设计意图: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教师应理解和把握,什么才是“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从发展儿童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动脑想”与“动手做”必须紧密结合,不可偏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围绕着概念的发展,必然要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但是,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对科学方法要素加以点拨提升,学生忽略对探究活动的反思,缺失对探究路径和结构的回顾、规划,缺乏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的清晰认识,也就很难掌握科学方法的要旨。因此,引领学生亲历探究,并完整地回顾、整理和建构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设置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单元的用意。本套教材中,专项学习单元“像科学家那样”与“像工程师那样”一起,形成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两方面技能方法的发展体系,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2册教材中,分上、下两册交替安排。专项学习单元依据学生发展水平,选取不同重点和深度,让学生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教材对学生探究过程技能发展的教学,并非仅在专项学习中进行,它已经逐步渗透在各年段教学过程中,且各有侧重。对每学年所安排的专项学习强调的要点,教师要有所把握,并在每学年一次的专项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明晰,就科学探究的技能方法与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在本册教材的“像科学家那样”单元中,探究技能训练的要素指向“查阅文献”,这是苏教版教材的独特安排。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22春仅供个人学习使用未经允许,不得发布到其他网站、公号上 195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首先,在科学探究中,查阅资料是收集信息、寻找证据的方法之一。课程标准在“56年级科学探究学段目标”中指出,学生应“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通常经由观察、实验、考察等形式收集信息,获取证据,通过文献资料开展探究活动的经历较少,在查阅资料中收集信息并进行处理的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在很多时候,学生会将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探究的活动,简化为直接寻找问题的答案、结论,更是使探究活动跳过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其次,在科学探究全过程中,查阅资料都应当贯穿其中。教师应逐步地使学生认识到,借由阅读资料文献,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提升探究的价值。例如: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别人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在他人的研究过程中,是如何设计探究活动的,是怎么做的;别人的研究对自己作出假设、理解所收集的信息有哪些启示等等。特别是在运用所学知识,寻找和解决面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把自己的探究建立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可以使我们的探究活动更新颖,更有挑战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的是,运用文献资料学习、探究,是培养学生理解科学事业与科学本质的过程。科学的特征为开明性、普遍性、无私利性以及共有性 (Merton,1973),科学家要把自己研究的过程、结果以及取得的证据,通过报告、论文、著作等形式发表出来,让他人分享成果或做重复性实验进行验证。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还有很多伟大的理论猜想在最先提出时,因为当时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获得观察、实验的证据,而后来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使得猜想成为科学的结论。当科学家的研究被认可之后,个人的研究成果就会成为被大家接受的公共知识,而后来的科学家,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动科学不断更新、发展。综上所述,将查阅文献作为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技能要素加以强调,这一安排,突出了查阅文献资料、利用文献资料在提升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态度及培养科学精神中的重要意义。四、教学策略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五年级的孩子仍然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并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既要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中提出自己感兴趣并能探究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科学的探究计划,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大胆细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良好的科学学习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亲近科学,运用科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3倡导探究式学习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或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4建构合理的评价标准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5、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课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与之前学习相比,进入小学高年段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有耐心和细致的学习态度。由于各种生理、心里条件的限制,他们设法自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关注到这一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归纳概括地能力,关注学生探究技能的发展,既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更加细致的多物体进行观察,并培养学会合理地搜集数据,并能够使用简单的统计图表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并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六、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实践活动1-3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1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 内表皮的共同点。2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 状、大小具有多样性。3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重点: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难点: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教师材料:传统显微镜、洋葱、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滴管、介 绍白细胞形状变化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放大镜、手持显微镜。1借助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 洋葱鳞片内表皮。2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找出共同点。3阅读介绍胡克发现细胞的资料。4观察人体细胞,交流其形状的不同。2微小的生命体11通过阅读文字,知道微生物的共同特点和它们在大自然中分布 极广。2通过观察和比较微生物图片,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具 有多样性3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重点:了解微生物的共同特点。难点:描绘不同微生物的形状。教师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学生分组材料:放大镜、传统显微镜、广口瓶、腐烂和新鲜的树叶、草。1自制“小水塘”, 并用显微 镜观察其 中的一 滴水。2阅读列文虎克及其发现微生物的资料。3观察图片,交流微生物形状的不同之处。3发霉与防霉11通过观察和比较,说出不同物品上霉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物品发霉的条件。3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重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难点:在设计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教师材料:显微镜、霉菌切片、干净的小碟。学生分组材料:发霉的物品、放大镜、馒头或面包、自封口塑料袋、冰 箱、水等。1观察并比较不同物品上的霉。2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3交流防霉方法的依据。4微生物的“功”与“过”11通过阅读和分析,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益也有害。2通过集中呈现图文资料,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 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3在自制酸奶的过程中,体验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重点: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 方法。难点:自制酸奶。教师材料:展现苹果腐烂过程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锅、保温容器等。1交流微生物的 “功” 与“过”。2阅读介绍弗莱明和青霉素的资料。3交流人们消灭病菌的方法。4自制酸奶。5反思自制酸奶的过程。4-7第二单元仿生5生物的启示11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意识到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2能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知道蜂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3对仿生设计产生探究的兴趣。重点:认识不同的仿生现象。难点:多角度探究蜂巢结构的特点。教师材料:各种蜂巢结构、鱼身体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分组材料:A4纸、记录单。1观察图片,在仿生物品和动植物之间建立关联。2研究蜂巢结构的优势。3交流生活中更多的有蜂巢结构的物体,分析它们的优点。4对比鱼与船在形状和结构方面的相似之处。5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鸟与飞机设计的关联。6蛋壳与薄壳结构11尝试用握、戳、承重等方式破坏蛋壳,直观感受蛋壳的稳固。2对比蛋壳和拱形,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3通过承重对比实验,知道拱桥的承重能力大于平桥。4了解拱结构、薄壳结构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重点:研究蛋壳和拱的承重能力。难点:研究拱的承重能力。教师材料:拱形建筑、薄壳建筑的视频或图片等。 学生分组材料:完好的鸡蛋、蛋壳、铅笔、平板、塑料瓶盖、A4卡 纸等。1观察鸡蛋壳,描述其特点。2研究蛋壳的精妙之处。3思考蛋壳与拱的相似之处,了解拱结构。4通过阅读了解薄壳结构及其应用。7海豚与声呐11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超声波回声定位和无线电波反射定位的原理。2通过阅读和对比,发现海豚探路、声呐、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3在“海豚捉鱼”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模拟活动的特点。4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合作意识。重点:了解海豚活动以及捕食的工作原理。难点:团队合作,完成游戏。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游戏头饰。1介绍科学家研究海豚探路秘密的实验。2模拟海豚运动。3借助阅读资料,分析海豚探路与仿生物品工作 原理上的相似之处。8我们来仿生11能按要求制作手臂的结构模型。2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了解一些生活中的仿生产品。3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游戏任务。4尝试进行仿生设计。重点:通过对仿生产品的了解和分析,尝试进行仿生产品的设计。难点:设计仿生产品。教师材料: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制作手臂的宽窄卡纸、铆钉、线、胶带、小动物卡片。1模仿手臂的结构和功能。2做“保护色”游戏。3阅读六足机器人资料。4提出球形烧瓶和锥形瓶清洗难的问题并介绍一 种解决方案。5设计一种仿生产品。8-10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9昼夜交替11将昼夜变化的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联系起来,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 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2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3了解人类由天动到地动的探索地球自转的历程。重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其规律。难点:分析模拟实验和实际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材料:太阳东升西落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手电筒、地球仪。1认识昼夜交替现象及人类认识的历程。2模拟实验,掌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形成的原因。3模拟地球自转实验。4阅读资料,寻找地球自转的证据。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1调查植物随昼夜交替产生的变化。 2调查周围植物的开花时间。3根据植物开花时间编制花钟。4观察记录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重点:调查周围植物随昼夜交替产生的变化和开花时间,并编制 花钟。 难点:观察、记录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教师材料:相关植物开花的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手机或数码相机。1调查周围植物的昼夜交替变化。2阅读林奈花钟。3调查周围植物开花时间,编制花钟。4观察夜晚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1了解昼夜交替现象会对动物活动产生影响。2阅读生物钟的奥秘,了解我们身体与一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3了解人为改变昼夜长短会引起生物习性的变化。重点:调查动物的作息时间,探究身边小动物的夜间活动。 难点:探究身边小动物的夜间活动。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相关动物图片。学生分组材料:动物卡片、石灰、摄像机或摄像头。1讨论周围动物的作息时间。2观察动物夜间行为,制作夜行性动物本领卡片。3阅读生物钟的奥秘。4查资料,了解昼夜变化对生物生理习性的影响。12四季循环1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2知道四季变化对地球上一些现象的影响。3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四季的成因,以及地球上与之相关的有规律的自 然现象的成因。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和规律。 难点: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状态,并将影子变化与地球运动联系起来。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皮球、牙签、橡皮泥、灯泡、温度计、两个信封。1读图,发 现一年四季中地上一些现 象的变化 规律。2探究地球 倾斜与直 射、斜射的关系, 以及直 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3讨论四季的成因。4读图并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5阅读,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11-12第四单元简单机械13撬重物的窍门11通过比较和阅读,认识杠杆的结构,发现用杠杆撬起重物可以省力。2通过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了解杠杆撬起重物省力的原因。3通过辨析生活中的杠杆,了解杠杆有省力的、费力的,以及为什么要用到费力的杠杆。4会做小杆秤并知道小杆秤称重物的原理。重点:用平衡尺研究杠杆。 难点:将平衡尺平衡的秘密与用杠杆撬起重物建立对应关系。教师材料:使用杠杆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平衡尺、钩码、杆秤制作材料。1认识杠杆结构。2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的秘密。3应用平衡尺的研究成果。4学做杆秤。5阅读“阿基米德与杠杆”的资料。14拧螺丝的学问11在比较中认识轮轴装置的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发现施加在轮上和轴上的力的不同作用效果。3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出其原理。4知道轮轴的应用对生产发展的价值。重点: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难点:分析在轴上用力的轮轴的好处。教师材料:使用轮轴的图片或视频。学生分组材料:螺丝刀手柄、螺丝刀、内六角螺丝、内六角扳手、木 板(含配套内六角螺丝孔一个)、轮轴实验装置、竹蜻蜓。1认识轮轴的结构。2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3认识各种各样的轮轴。4阅读科学史资料。15升旗的方法11认识滑轮的结构和作用。2知道滑轮的特征、分类及其异同。3能够通过组装滑轮进行实验,认识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4能说出生活中一些利用滑轮的实例。重点:分辨不同滑轮的用力方向与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教师材料:滑轮使用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分组材料: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棉线若干。1思考国旗为什么可以轻松升上去。2认识滑轮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3探究滑轮省力情况。16斜坡的启示1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斜面可以省力。2借助对比实验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3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斜面,能够借助斜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哪些属于简单机械及简单机械的作用在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斜面的变形。教师材料:使用斜面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小车、弹簧测力计、斜面木板、书本、三角形的纸、螺 丝、剪刀、铅笔。1了解斜面存在的价值。2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3认识斜面原理的应用。4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3-14STEM学习立体小菜园61根据任务设计一个立体小菜园,能够说出完成任务经历了哪些步骤。2能够就一个主题梳理回顾已有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问题情境 中,对解决问题产生作用。3能够识别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解释自己的想法,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4能够将各种想法汇集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5能够基于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反思,并联系前期研究、设计方案等环节,作出调整。重点:经历立体小菜园项目的全过程;针对问题进行前期研究;提出立体 小菜园的设计方案。 难点:确定从哪些点上考虑立体小菜园的设计方案;结合立体小菜园的建 造情况,开展评价反思。教师材料:关于立体农场、阳台种植技术、适合阳台种植的蔬菜、配制培养土的方法等方面的文字、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学生分组材料: (1)用于“明确问题”的问题清单。 (2)用于“前期研究”的各种文字、视频资料。 (3)用来配制土壤的营养土、腐殖土、花园土等,花盆、小铲子等 工具。 (4)用来制作立体小菜园的材料,如PVC管、矿泉水瓶、花盆等,或者 是现成的制作套件;相关的工具,如钉锤、老虎钳、螺丝刀等。 (5)用来画设计图的方格绘图纸、2B铅笔、直尺、橡皮等。1了解需求。2明确问题。3前期研究。4设计方案。5制作改进。6评价反思。15-16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3-41了解科学家通过论文、著作、报告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公开,发表出 来,理解科学家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及证据对推动科学知识分享和科 学进步的意义,体悟科学家的精神,激发学生以“像科学家那样”的态度对 待科学探究。 2通过研究有关萤火虫的问题,开展一次借助文献资料进行的科学探究 活动,学习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的科学探究方法,感受查阅资料在科学探究中的价值。3回顾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总结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等各个环节的要点,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较为整体的认识。 重点:围绕有关萤火虫生存状况的有关问题,借助文献资料进行科学探 究活动,学习如何通过查阅资料进行问题探究,体会查阅文献资料在科学探 究中的价值。 难点:借助查阅资料来收集有助于得出探究结论的信息,而不是直接寻 找答案,能够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和分析信息。教师材料: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探究需求,提供图书、期刊、学术资 源网站、专业网站等资源支持学习。学生分组材料:探究活动记录、相关资料等。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1通过列举和阅读认识不同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交流、发表 自己研究 的内容、方式和意义。2以夏夜欣赏萤火虫为 话题, 围 绕“萤火虫为什么不见了”等学生提 出的问题,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环节1:导入情 境,聚焦问题。环节2:查阅文献,作出假设,设 计方案。环节3:查阅文 献,搜集证据。环节4: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环节5:分享交流,质疑论证。环节6:反思评价,总结提升。17-19期末复习

注意事项

本文(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doc)为本站会员(备课啦)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