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苏教版七下生物10.2《人体的血液循环》教案(陈老师公开课作品).docx

  • 资源ID:46971       资源大小:19.7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0金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苏教版七下生物10.2《人体的血液循环》教案(陈老师公开课作品).docx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材分析: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针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游戏抢答的形式和三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生活常识的融会贯通。通过游戏抢答的方式,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内能量的供给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3.学会测量自己的体温。4.关注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教学难点: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课时安排: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备注一、引入新课欢迎走进生物课堂。通过图片了解这些人们在干什么?教师: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各种各样的运动。 无论你是在绿茵场上的飒爽英姿,还是在跑道上的疯狂较量,这样的运动都需要消耗我们身体内的大量的什么呢?除了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能量外,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安静状态下的读书学习也消耗能量,甚至我们睡着了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要消耗能量。能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跟能量有关的内容,第五节 人体能量供给学生回答:奔跑!运动!比赛! 等等学生:能量。二、新课学习1学习目标讲授方式2合作探究分析讨论1我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本节课我们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看一看哪组得到的笑脸最多。3 了解游戏规则活动一:第一关 人体能量的供给知识储备:全班齐声阅读课本第68页的第一段内容。通过阅读内容,六小组进行必答题环节,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回答,回答不上其他组可以进行抢答。第一组问题:1你知道人体能量最终由谁来供给?2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3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被送到细胞,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获得哪六大营养物质?5我们吃的食物中,谁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6食物中谁是能够在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7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有何用途呢?活动二:根据资料分析讨论资料一:1g物质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可以反映该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据测定,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热价分别17.15kJ/g 、17.15kJ/g 、 38.91kJ/g 。各种食物由于组成成分的不同,热价也不同。算一算妞妞(16岁)一天从食物中所获能量是多少?资料二:人在一天中所需的能量与年龄、性别、身材大小以及从事劳动强度有关(观察课本图10-6,)哪些人群所消耗的能量少?妞妞每天消耗的能量为11300kJ,这个食谱适合她吗?为什么?活动三:第二关,体温问题:1体温是指?2体温测量的部位?3正常人体温的平均值是多少?4哪一个体温值最接近于真实体温?5常见体温测量部位是?6体温用什么来进行测量?教师图片展示,常见的温度计类型,活动四:体温的测量,了解体温测量的过程及如何看体温计?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2.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要使用体温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了解学生五分钟之后体温的情况,看是否有体温发热现象。活动五,发热,1发热是指?2发热对人体是有利,还是有弊?为什么?3你能达到多少度时,危及生命?为了我们生命健康,你应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发病和发热现象。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有什么意义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学习方式。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学生齐声阅读课本68页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储备。第一组问题:1食物2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由小肠吸收进入了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了每一个细胞。3 血液循环不光将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还将氧气也运送到细胞。在细胞里的营养物质,一部分构成了机体自身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4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5 糖类提供能量约占70%6脂肪7能量一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另一部分用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例如,运动,学习,细胞分裂及生长发育。先生阅读资料一并进行分析,谁的热价最高,谁的最低?为什么?妞妞一天摄入热量,2.4350+2.89100+14.43250+0.8820+7.220+7.1150+2.4350=4656.6KJ学生回答,轻体力劳动者,女性,年龄小的人,回答:她每天摄取的食物总能量为4656.6kJ,满足不了每天身体的需要(11300kJ),而且她处于发育时期,需要很多的营养物质。这个食谱必将影响到她的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学生回答:1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2体温测量部位有三处:腋窝,直肠,口腔,3略,4直肠,5腋窝6温度计,学生进行实验:了解常见温度计,测量学生体温的过程,学会看温度计。学生回答,1根据测量的部位和测量后得出的数值,与正常人的平均温度相比较(腋窝36.8、口腔37.2、直肠37.5),看是否发烧。2 发热是SARS等传染病的一个典型症状,因此可以通过检查旅客的体温来筛选可疑病人。人体被某些细菌、病毒感染时,体温会升高,即平常所说的“发热”。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当体温达到43时,人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学生:1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2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三、总结归纳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堂所学的知识要点,学生在梳理概括的基础上,老师针对知识结构进行简要的补充,纠正和强调。本节课学习了两个知识要点:1人体能量的供给:能量来自于食物,来自于细胞氧化分解的过程。能量的用途:一方面维持体温,另一方面进行各项生命活动.2体温: 概念,测量部位,发热及发热的利和弊。四、巩固反馈当堂检测教师出示检测题,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学生互动进行练习五、板书设计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一 人体能量的供给二 体温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后练习题课后反思:本节课没有按照传统的讲授人体能量的供给,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吸引学生将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课堂之上,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好和更好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提前预习,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穿插了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较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等、融洽,学生敢说、敢问。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学习的喜悦。在探究实验我注重学生实验自己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学会了日常生活中的体温的测量,如何看体温计?了解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将生活常识与课本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整堂课的表现中,我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和我感觉到都非常的轻松愉快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七下生物10.2《人体的血液循环》教案(陈老师公开课作品).docx)为本站会员(阳光男孩)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