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生物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尤老师公开课作品).docx
第12章 人体内的自我调节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能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2. 能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3. 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二)能力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及对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眼球模型、观察透镜成像等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锻炼交流能力。(三)情感目标1. 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2. 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3. 会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二、教材分析眼与视觉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习了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后,进一步学习与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的感觉器官的知识,是上一节课的延续。结构决定功能,要了解眼的功能,首先要了解眼球的结构,特别是与视觉形成有关的结构。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瞳孔的调节和晶状体曲度的调节及意义。可以通过调节对眼光线强度来演示瞳孔的变化;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晶状体的曲度变化。学生还要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及其预防,会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三、教学重点1.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四、教学难点1.视觉的形成。五、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比较活跃,对与自己切身相关的知识点兴趣大。学生已初步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认识。所以需要学生通过眼球模型的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因此需要把简化些透镜成像的实验在课堂中进行,并用Pad同屏辅助观看,利于学生实际观察和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因此可以布置有关近视情况的调查及眼睛的保健方法两项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六、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模型观察和实验、Pad的同屏辅助3. 评价方法思维导图完整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七、课前准备1.学生调查班级的近视情况。2.学生调查眼睛保健的方法。八、教学流程图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学生基于本班级的视力情况调查调查小组报告调查的数据结果引导、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对眼睛和视觉的兴趣2. 眼的结构眼的结构包括眼球及其附属物(眼睑、睫毛、泪腺)展示眼的结构图片观察,记忆 观察的顺序从外向内3.眼球的结构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眼球的结构及各结构的作用引导阅读、记忆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活动一:观察眼球模型,了解各结构在眼球中的位置。小结眼球的结构激发兴趣,启发和指导观察方法。出示眼球结构简图让学生说出各个结构的名称,并指导记忆方法,通过同屏器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对照书本眼球结构图对模型进行观察,并用标签纸把主要的结构标注出来。说出所示结构名称,并知道各结构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理解进行记忆眼球各结构的功能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巩膜、脉络膜、虹膜引导启发学生说出各个结构的功能。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眼球各个结构的功能让学生了解各个结构的功能4. 视觉的形成成像的光通路:光线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成像于视网膜出示光通路图,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经过的结构学生观察,记忆明白光线要到达视网膜才能成像。透镜成像实验:仪器,成像的特点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成像的特点有助于理解晶状体成像。视觉形成的过程:光通路成像 视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出示视觉形成过程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学生观察,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5、近视远视及矫正近视远视及矫正近视:晶状体曲度过大,球前后径过长,配凹透镜远视:晶状体曲度过小,球前后径过短,配凸透镜利用简图进行近视远视成因的分析,及其矫正方式。学生观察,思考并理解近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学生掌握近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透镜成像实验模拟近视的矫正指导学生尝试用透镜成像仪器模拟近视的矫正。学生尝试,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化抽象为直观,能更好的理解。6、知识拓展眼睛的保健, 由学生调查小组做报告学会关爱和帮助有视力障碍的人。引导养成护眼的习惯学生思考不仅要知道护眼的知识,还要懂得帮助有需要的人。7、知识总结眼球的思维导图启发、引导完成学生自己的思维导图。回忆,知识的重现和巩固知识的巩固十、板书设计:眼与视觉1、 眼的结构2、 眼球的结构3、 视觉形成的过程4、 近、远视眼及其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