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16《大家一起来》教案(孙老师获奖公开课作品).doc
大家一起来 教 学 设 计课题:大家一起来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课,也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课。新教材以“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涵盖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内容,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本课教材提供了游戏、故事、讨论、制作等操作性,教师可以轻松地转化为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作的方法,树立人际交往的规则意识,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喜悦,达成课标关于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的要求,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的“初步建立规则意识”,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大约7周岁,认知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观点的采择能力,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学生已适应课堂学习,并正在逐步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意注意集中时间不长,还是以形象记忆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已开始表现出不同的气质和性格差异,特别是内向的孩子不善于交流,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另一部分学生家庭忙着生二胎,因此缺少合作伙伴。因此,通过活动中的探究与实践,让学生学会合作的方法及在行动中乐于落实合作是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在活动中探究合作时需要有分工,巧配合。2. 在“分角色”的矛盾冲突中,体验谦让是成功合作的正确态度。3. 在行动中落实合作,展示合作成果,感受合作喜悦,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教学重难点:重点:活动中探究合作时需要有分工,巧配合。难点:学会与他人巧妙配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好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所需材料。2.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合作就是大家一起来做一件事情。2大家会合作吗?学生回顾合作就是大家一起做一件事。复习导入,回忆大家一起做事情的重要性。活动 1“拉小球”(17)1.师:看,地震了,瓶子里的球代表住在房子里的人。看谁能3秒内把瓶子里的夹子全拉出来,让人们成功脱险。提醒游戏规则:我说开始再拉。2.指名两组学生做游戏,引导学生明确是否成功脱险。师:为什么不成功?3.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成功拉出,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学生明确合作要分工后,板书有分工。4. 再请4名学生进行分工拉夹子。引导学生思考:有了分工为什么还不成功?5. 请学生小组内探究怎样配合。教师巡视指导。6. 师评价:有分工,巧配合,才成功。7. 小结:看来,我们合作时不仅要有分工,还要巧配合。板书:巧配合1.请出4名学生做游戏。学生明确结果为不成功。2.再请4名学生做游戏。明确结果仍为不成功时,学生思考不成功的原因是不合作。3.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成功?明确要进行分工一个一个拉。4.学生分工后拉夹子不成功,思考不成功的原因。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是没有配合好。5.小组内“拉夹子”,探究如何巧妙配合,明确巧配合就是要严格按照商量好的顺序一个一个快速拉出。6.再请4名学生拉夹子。通过两次拉小球不成功的现象,学生明确不合作无法成功。充分讨论有利于学生达成共识,明确合作要有分工。学生明确合作需要相互配合。通过组内实践,进一步探究组内成员如何巧妙配合。展示分工与配合过程。根据拉夹子的实际情况,做适时调整。活动 2“分角色”(11)1.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今天张老师就带来一段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故事,想看吗?2.播放西游记动画片片段3出示面具,认识他们吗?四个人中,你最喜欢谁?像他一样最喜欢孙悟空的请举手。4指名4人分角色,大家认真看,仔细听,看他们是怎么分的?分好后帮学生戴上。5. 采访四名学生孙悟空:你们是怎么分的?2唐僧:刚才你说最喜欢孙悟空,为什么不演孙悟空?沙僧、猪八戒采访同上再次采访孙悟空:听了他们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呢?6他们为啥合作不下去?现在怎么办呢?6.现在,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你最想夸夸谁?7.师:是的,你们遇到问题,能为别人着想,互相谦让,真了不起!请回座位,记着课后排练,练好了表演给大家看哦。8.小结:看来合作还有一个秘诀,就是遇问题,要互谦让。板书:遇问题 互谦让学生观看动画片。说说最喜欢的角色。4名学生分角色。说说怎么分的。台下的学生夸夸分工的学生激发对西游记的兴趣。上一环节学生激烈思维活动后的适时放松。激发学生对“孙悟空”的喜爱。在“分角色”的矛盾冲突中,体验谦让是成功合作的正确态度注意考虑到分工成功和不成功两种情况教师适时设计矛盾冲突情境。活动3 制作“剪贴画”(7)教师出示剪贴画。师:这是老师们一起合作完成的剪贴画,制作剪贴画,要用剪刀剪,胶水粘,要用水彩笔画,还要有人帮忙递东西,扶着纸。待会我们小组合作来制作剪贴画,别忘了合作的秘诀是:有分工、巧配合、遇问题、互谦让!注意:使用剪刀要小心,给大家6分钟,相信通过合作,你们也能创作出更美的剪贴画!请保管材料的小朋友拿出材料,宣布开始!教师巡视。请一组学生共同展示作品,你们是怎么做这张剪贴画的?小结:大家看,他们分好工,巧配合,不争不吵,互相谦让,才做出这么美丽的剪贴画,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吧。小结:其他小组也制作出美丽的剪贴画,我们不能一一欣赏到大家的作品,课后请贴在墙上,装扮教室,没有完成的小组,课后可以继续合作。学生说说合作的秘诀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剪贴画。一组学生台上展示合作成果。其他组在台下共同展示。总结前面所学在行动中落实合作,展示合作成果,感受合作喜悦,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教师剪贴画示范画署上姓名总结(1)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对合作有了新的认识。合作的秘诀就是,希望今后大家能更多体验,合作带给你们的快乐!(齐说)有分工,巧配合,遇问题,互谦让。回顾,强化板书 合 作有分工 巧配合 遇问题 互谦让教学反思:鲁洁教授说过:“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品德课程要落实主体性和生活性,就必须实施活动课程。本课是非现行教材课例,是专为落实课标关于“合作”要求而设计的活动课。课标明确指出:在课程实施中,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通过本课例的研究和实施,我们尝试对现行教材予以有益的补充。本课自始至终以活动为主导,共有四个活动。教师由“贴嘴巴”的活动导入,学生认识到除了两人合作外还有多人合作,在反复“拉夹子”的活动中探究合作时需要有分工,巧配合。在活动三“分角色”的矛盾冲突中,学生懂得谦让是成功合作的正确态度。最后学生运用所学,在“做手工”行动中落实合作,展示合作成果,感受合作喜悦,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1.选择适合儿童的活动内容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低年级儿童以形象记忆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选择的活动内容应该简单而具体,活动目的应该明确为一点,便于儿童理解、接受和达成,活动的形式应便于儿童参与和体验。让儿童体会合作的活动有很多,例如“两人三足”、“大家一起做手工”等,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地震逃生”的游戏,要求在三秒钟内拉出夹子,目标单一,儿童能理解。拉夹子的活动过程和结果也时时吸引着儿童关注、参与、体验和思考。2.鼓励儿童平等参与和体验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低年级儿童已有知识和经验呈现出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当活动进行到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环节时,教师应当鼓励儿童平等地参与和体验。如“逃生”活动中,学生两次拉失败后,我鼓励学生4人小组商量,讨论成功脱险的办法。学生已经通过亲身经历,亲眼所看,感受到活动要求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便积极深入地投身于小组讨论之中,迫切希望找到成功脱险的好办法。在平等的参与与体验中,学生也获得了合作协商、对话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3.创设儿童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低年级儿童因年龄特点,认知上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观点的采择能力,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遇到问题时进行外归因。因此在表达观点时,往往片面且不符合实际。活动中,教师往往为了节约时间,剥夺了儿童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用自己的观点代替孩子的观点,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在活动中建立图式的宝贵机会。教师应当创设机会,提供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运用已有图式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儿童获得真切的体验。4.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低年级儿童已开始表现出不同的气质和性格差异,现在绝大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合作伙伴,延迟满足的能力较弱,往往耐不住性子,喜欢抢头争先,使活动出现障碍,教师要帮助儿童讨论并明确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拉夹子”活动中,当儿童按照小组讨论好的办法和顺序,再拉失败后,全体学生都很惊讶,弄不清失败的原因时,教师引导小组内的相互配合亲自动手拉一拉,儿童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从而明确了自身的行为及行为造成的后果,体验到配合就是按照分好的顺序快速拉出,知道合作不仅需要明确分工,更需要与他人配合。5.根据儿童的反应及时调整活动同样的活动设计,可能会因学生或教具等原因,在实际的课堂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生成,在活动课教学中,在面对不同的儿童,会出现不同的活动反映,有的儿童把绳子拉断了,有些儿童第一次拉,抢着拉也拽出了。这种生成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站在儿童的角度面对生成,及时调整活动,使活动按照儿童选择的方向进行。美国休斯顿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就是“听过了,就忘了,见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活动课就是要让儿童通过活动,亲眼见、亲手做,用儿童的身心体验,用儿童的方式探索,从而促进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情感的体验和良好品行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