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3《我不拖拉》教案(沈老师获奖公开课作品).doc
做事不拖拉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拖拉现象,感受时间的意义,知道生活中由于拖拉而造成的不良后果。2. 用实际行动和“拖拉”说再见,养成基本的学习好习惯。在成人帮助下能够确定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二、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我不拖拉一课侧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不拖拉的好习惯,体现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所反映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中的第1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虽然入学时间不长,也会渴望有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但由于年龄尚小,自我控制力不强,经常有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拖拉现象发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让他们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活动、评价反馈等途径,由浅入深地认识到拖拉的危害,让学生敢于面对、学会解决,找到告别拖拉的好方法,学会珍惜时间,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四、教材分析我不拖拉一课,侧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不拖拉的好习惯。本主题主要采用交流讨论、经验借鉴等方法。重点在于用实际行动和“拖拉”说再见,养成基本的学习、生活好习惯。本课三个主题紧密结合“我不拖拉”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教材第一版块就以孩子拖拉时的常用语言“等一下”与“还没完”为切入点,引出孩子生活中的拖拉现象,再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地对话、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拖拉”在我们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在生活中还是“有点关系的”,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意义,感知拖拉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最后,通过“和拖拉说再见”这一话题的讨论,借鉴家人、长辈、同伴的经验,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学会告别拖拉、养成好习惯的方法。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小时钟(2)向家长了解拖拉产生危害的事例。2、教师准备:(1)小时钟(2)教学课件(3)调查学生眼中的拖拉现象并分析类型。六、教学活动第一课时活动(一)-动画导入,引拖拉1、播放课件,出示动画,拖拉国历险记2、找学生说说,拖拖最后为什么会特别的生气。3、教师总结,引入新课,相机课题。活动(二)-七嘴八舌话拖拉1、播放课件,出示几组图片第一幅,吃饭时候玩耍。第二幅早上不按时起床。第三幅看电视到很晚,不休息。2、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再演一演。3、分别请三组同学上来试着演一演。4、对图中的小朋友说点什么。5、再看视频,说说从视频中的发现。6、视频中的这些同学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7、教师总结活动(三)-游戏比拼,感拖拉1、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2、一分钟收拾书桌3、说说自己一分钟能做些什么4、出示课件,看看生活中的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活动(四)-情境再现,说拖拉1、讨论交流。播放课件,出示“医生在抢救病人”“发生火灾,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农民在农田里劳作”的图片,设想他们如果拖拉会有什么后果?2、拓展延伸:联想一下除图片以外的各行各业如果拖拉会有什么后果?3、学生自由组合,任选其中一种职业或角色,用上道具,说一句“时间就是”4、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因为拖拉耽误过什么事。活动(五)-唱儿歌,与拖拉说再见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 闹钟响了不赖床。 你拍二,我拍二, 吃饭不用爸妈催。你拍三,我拍三, 写作业时不拖拉。你拍四,我拍四, 站队时要快静齐。你拍五,我拍五,生活学习不拖拉。教师总结:将儿歌回去唱给爸爸妈妈听,激励自己做个不拖拉的好孩子。板书设计3我不拖拉等一下 还没完 教学反思“我不拖拉”这一课旨在从时间观念上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一主题的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些生涩,内容可以展开的话题和方法也比较少。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不够丰富,“拖拉”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但往往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出现。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儿歌、动画、故事、案例、游戏等方式,以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基础,将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教学活动围绕三个话题,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创设活泼、开放的灵动课堂。让儿童在游戏、活动、践行中去体验、感悟,获得真切感受,让活动变得真切具体,可理解可实践,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真切感知“拖拉”的后果,孩子们的感受真实而不做作。当他们发现了自己的拖拉行为而有点担心的时候,来自同伴、家长和社会的经验,启发孩子们找到了不拖拉的方法,品尝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