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词(其一)教案(秦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
秋词(其一)【教材、学情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知识水平有限,可能很难把握作者所写之景(意象)及其所抒发的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这不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亦是难点,教师在这个方面应加以点拨与引导。【教学目标】1. 感情读文,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2. 领悟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教学难点】领悟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欣赏几幅图片,再说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秋天)关于秋天的诗句,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生答)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见课件15)(二)了解写作背景:(请同学们把从课外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说出来然后总结)(见课件7)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三)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控制语调,运用停顿,定好重音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读出韵律美。(见课件10、11、12)(四)集体朗读,合作探究(见课件1316)问题1: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抓住具体词语,在诗句旁作批注)明确: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也确实是这样,在文人的笔下,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乐观的心情。问题2:第一句中的“自古”有什么作用?明确:自古,包含一切,也有例外,为什么这么说,是为了突出下文的“我”。反映作者的豪迈的气概。问题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名句赏析提示:1.词语的准确运用。2.情景交融的写法。3.文字所呈现的画面美。)名句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昂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五)感情诵读,欣赏诗意美(见课件17)(六)归纳提升,试背诵(见课件18)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七)学习古诗的方法总结(见课件19)1.解:解诗题、知诗人 2.赏:识字眼、明诗句 3.悟:知诗意、悟诗情 4.读:感情朗读、试背诵(八)课外拓展:秋词(其二) (见课件20、21)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u)人狂。诗意: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 树叶由绿转为焦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九)布置作业(见课件22)1.背诵默写 秋词 (其一) 2.积累秋词 (其二) 3.课外收集与秋有关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秋词(其一)刘禹锡高扬 悲 对比 胜 乐观 鹤 自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