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共37页).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共37页)目录: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地理差异显著一、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区域内部差异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四、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及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从我国各地的饮食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自学互研】知识点1:地理差异显著【探究活动】读教材图5.1,探究我国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归纳总结】1.自然地理差异气温:自南往北,逐渐降低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渐下降2.人文地理差异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知识点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探究活动】读教材图5.3图5.4,探究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显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归纳总结】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00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主要地形高原、平原盆地、平原、高原、丘陵河流冬季结冰有结冰期无结冰期主要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5页活动。【板书设计】【教后思考】本节课既是对中国地理概况的复习,也是对后面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铺垫。无论是区域位置、区域特征还是区域界线,学生都会在后面各章节的学习中得到再次细化和巩固。所以,本节课不应该重点关注知识本身,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引领上,引领学生在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的过程中自然收获相关的知识。所以,本节课以地理差异、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域划分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区域划分以及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第2课时四大地理区域一、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范围。二、过程与方法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大致范围,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突出的自然地理差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地理差异,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的观念,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四、重点难点重点: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突出的自然地理差异。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播放四大地理区域风光片,师生共同欣赏祖国优美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导入新课。【自学互研】知识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探究活动】探究我国地理区域有哪些类型。【归纳总结】地理区域的类型: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地理区域划分依据气候类型区气候特征干湿区干湿程度温度带气温差异知识点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探究活动】读教材图5.5,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划分的主导因素。【归纳总结】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分界的主导因素地区分界线主导因素北方与南方秦岭淮河一线气候北方与西北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青藏与西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地势青藏与北方祁连山脉地势青藏与南方横断山脉地势【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6页活动。【板书设计】【教后思考】结合生活体验和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养成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中的图文资料,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学生自由发言,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自学、归纳的能力。由浅入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区域的划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气温降水图,总结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他们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努力学习。四、重点难点重点: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难点: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播放毛泽东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诗词描述的是哪个地理区域的景观?是什么季节的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导入新课。【自学互研】知识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3,探究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归纳总结】1.位置和范围位置和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濒临海洋渤海和黄海2.地形地形类型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及其特征。【归纳总结】温度带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干湿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区降水量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400800毫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完成教材第1011页活动。【教师指导】1.三个城市都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2.气温:冬季与夏季,齐齐哈尔气温都低于石家庄。年降水量:齐齐哈尔小于石家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3.气温:延安低于石家庄。(地形因素)降水:石家庄大于延安。(海陆因素)知识点2:黑土地黄土地1.黑土地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2.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华北平原: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堆积形成。知识点3: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6和图6.8,探究北方地区的农业及其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归纳总结】1.旱作农业区耕地类型多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主要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2.发展条件有利条件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不利条件降水偏少,春旱严重原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3.发展方向:发展节水农业。【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完成教材第12页活动。【教师指导】1.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量都很少。2.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3.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种植耐旱作物;采取喷灌、滴灌等。【板书设计】【教后思考】在进行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农业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才能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和教学任务。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2.运用地图,比较东北三省地形和气候差异。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丰富的图文资料,会利用图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巩固和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东北三省工业未来发展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四、重点难点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难点:分析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播放自制的东北风光片PPT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美丽的东北风光,配上亲切、熟悉的背景音乐家在东北,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东北三省的兴趣,导入新课。【自学互研】知识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11和图6.12,探究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河流。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完成下列各题。(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归纳总结】1.位置和范围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别称“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地形与河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脉东:长白山脉北:小兴安岭西:大兴安岭地形区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构成河流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13,探究东北三省的气候。1.读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图中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________毫米,降水多的原因是________。(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________。由于纬度________,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________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_,夏季________。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________季,冬季降雪较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冷湿气温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长冬无夏,辽东半岛冬季较短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读图6.14“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北到南的变化规律。(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提示: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活动】读教材图6.14,完成教材第16页活动。【教师指导】1.雪期:漠河281天,齐齐哈尔242天,沈阳166天,雪期由北到南递减。2.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大,地形因素;漠河比长春积雪厚度大,纬度因素。3.房顶坡度大,因为降水降雪多;墙厚窗小,因为气温低,利于保温。【板书设计】【教后思考】本节内容不应该是自然要素的简单介绍,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认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并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本节的重点。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格外注意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读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第2课时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相关图片和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不利条件及其发展现状。2.运用地图,说明东北三省工业布局特点,工业结构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丰富的图文资料,会利用图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巩固和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东北三省工业未来发展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四、重点难点重点:东北三省工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难点: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自学互研】知识点1: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读图6.19“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探究活动】探究东北三省农业发展历史、主要农作物、发展条件以及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归纳总结】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不利条件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农业地位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发展历史“北大荒”“北大仓”存在问题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解决措施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1819页活动。知识点2: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20和图6.21,探究东北三省的工业的分布、地位和发展。【归纳总结】1.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1)读图6.21“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写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6.21和图6.20,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2.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读图6.22“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并对照图6.20“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工业地位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工业分布矿产地附近和铁路沿线地区存在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学生活动】读教材图6.21和图6.22,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2122页活动。【板书设计】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民俗风情,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二、过程与方法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包括的省份;借助相关资料,分析黄土堆积的形成原因,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运用资料证明观点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四、重点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原内的省份。难点:解释黄土高原的成因。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播放自制的黄土高原风光片PPT窑洞、宝塔延安、安塞腰鼓在阿宝高亢嘹亮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背景音乐中,导入新课。【自学互研】知识点1:文明的摇篮【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23图6.28,探究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风情和黄土高原农业发展历史。【归纳总结】1.位置与范围:东太行山脉西乌鞘岭南秦岭北内蒙古高原以南的长城2.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3.名胜古迹:黄帝陵、延安4.发展历史:(1)古文明发祥地;(2)六七千年前的原始农耕文明;(3)四五千年前,开创华夏文明。知识点2:风吹来的黄土【探究活动】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中填出内蒙古高原、秦岭、太行山、乌鞘岭。(2)在图中填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3)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山脉,西至________,北连________高原(大致以________为界),南抵________。(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________而得名,地表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严重。2.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3.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4.读图6.29“黄土高原的塬、梁、峁”,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归纳总结】1.概况: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2.成因:“风成说”,风吹来的高原。3.地貌特征:支离破碎,沟壑纵横。4.地貌景观:塬梁峁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完成教材第27页活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关键都在平时的积累和锻炼。学生尝试以“脱口秀”的形式进行认知、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黄土高原这节课内容理性强,学生容易有畏难情绪,把感性的文化地理内容融入其中,使课堂鲜活且充满生活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第2课时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二、过程与方法根据资料、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培养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四、重点难点重点: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的措施。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播放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景观PPT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配上黄土高坡沧桑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自学互研】知识点1:严重的水土流失【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31图6.33,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归纳总结】1.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人多地少,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2.水土流失的危害(1)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农田、村庄,使生态环境恶化;(2)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河床、水库等。【学生活动】读教材图6.34图6.35,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29页活动。知识点2.:水土保持【探究活动】结合教材P30页活动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读教材图6.37,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________,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________。(2)读教材图6.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________,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读教材图6.39,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耕地应修建________耕作。退耕结合________,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退耕的同时要控制________的增长,减轻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土高原的________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归纳总结】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板书设计】【教后思考】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1课时政治文化中心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自然环境特征,并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总结出北京的城市职能。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综合和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四、重点难点重点:北京的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难点: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播放奥运宣传片北京欢迎你,通过图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导入新课。【自学互研】【知识点:政治文化中心】1.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重点看相对位置,周围的地理事物,探究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42,探究北京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归纳总结】面积1.68万平方千米人口1961.9万(2010年)位置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43,探究北京的城市职能。【归纳总结】城市职能表现全国的政治中心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际交往中心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等【学生活动】读教材图6.44图6.45,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3536页活动。【教师指导】1.纬度位置优越,暖温带,半湿润区;距海近,海陆位置优越等。2.水源作用最为关键。【板书设计】【教后思考】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读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通过情境创设、互动问答、同伴互助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可通过分析材料和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第2课时历史悠久的古城现代化的大都市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丰富的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感受古都厚重的文化气息和现代化大都市飞速的发展变化。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的建设成就并正成为国际化的大城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难点: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播放自制的北京风光片PPT故宫、天坛、圆明园、长城、“水立方”、“鸟巢”、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厚重大气的北京风光、配上轻松活泼的背景歌曲北京的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导入新课。【自学互研】知识点1:历史悠久的古城【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46和图6.47,探究北京的发展历史和名胜古迹。1.哪些方面体现了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2.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3.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的建城史著名的古都800多年的建都史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传统建筑四合院、胡同、牌楼等【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38页活动。知识点2:现代化的大都市【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48图6.53,探究北京的建设成就、交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归纳总结】建设成就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等交通发达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市区形成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发展方向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板书设计】【教后思考】通过认识北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能够提出建议并通过彼此碰撞交流获得相应的思想感悟即可,在课堂上我们没有必要让大家的意识和建议必须达成一致。引导学生感受、思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辩证地分析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是这一节我们要让学生达成的重要的学习目标。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指出南方的范围。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学生因地制宜的观念。四、重点难点重点:1.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难点:1.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2.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因。【自学互研】知识点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探究活动】读教材图7.1图7.4,探究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归纳总结】1.位置和范围位置和范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濒临海洋黄海、东海和南海2.地形地形类型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主要地形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3.气候温度带跨亚热带和热带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30干湿区湿润区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4.土壤南方地区红土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土壤肥沃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形【学生活动】小组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完成教材第46页活动。【教师指导】教材第46页活动第3题。(1)冬季,四川盆地海拔低,周围高原、山脉环抱,受冬季风影响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北面少有东西向高大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大。因此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2)西双版纳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很大,地形复杂,北有重重山岭阻挡,因此受寒潮影响小;而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其北面少有高大山脉阻挡,因此,受寒潮影响比较大。知识点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探究活动】读教材图7.6图7.9,探究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以及农业发展条件。【归纳总结】1.水田农业耕地类型多为水田粮食作物水稻,也种植小麦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茶、竹、棉花、橡胶水果亚热带水果:柑橘热带水果:香蕉、菠萝等2.发展条件有利条件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平原地区,灌溉条件好,水田集中连片不利条件多水旱灾害【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48页活动。【教师指导】1.南方的食材有竹笋、莲藕、菱角、鱼虾等。南方地区的光、热、水等资源丰富,地形多样,河湖众多,生物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食材丰富。2.莲藕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塘众多);椰子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气候湿热);竹笋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地势稍高,排水良好)。【板书设计】【教后思考】本节的教学设计应以认识南方地区及其内部各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为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中,应抓住该区“湿热”的气候和特殊的“红土地”两大自然要素,认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比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作农业的差异,明确区域内部差异,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学习中应学会分析区域内部的自然差异,掌握认识区域差异的方法。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3.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4.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通过乡土地理的渗透,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四、重点难点重点: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难点: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出示图片,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的代表建筑,大家说得出它们的名字吗?【自学互研】知识点1:江海交汇之地【探究活动】读教材图7.12图7.15,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归纳总结】1.位置和范围位置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濒临海洋黄海和东海2.地形与农业地形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湖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农业重要的稻米产区重要的淡水鱼产区鱼米之乡3.区位优势河运发达沿江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海运发达沿海港口众多,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濒临海洋黄海和东海【学生活动】读教材图7.16,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5152页活动。 【教师指导】 1.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3)沿河港口多,便于发展造船业。 (4)为工业发展提供水源,且有利于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5)为居民生活提供水源,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6)河流众多,淡水丰富,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2.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1)利: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弊:水量不稳定,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2)为成都平原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同时也使成都平原免受水患灾害。 3.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1)上游地区主要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区域的农业发展。 (2)下游地区主要提供便利的通航条件,有利于区域的交通发展和对外联系。知识点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探究活动】读教材图7.19图7.21,探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历史、发展、作用及同城效应等。 【归纳总结】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杭州、苏州、扬州南京中华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地位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上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同城效应得益于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学生活动】读教材图7.21,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55页活动。知识点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探究活动】读教材图7.22图7.25,探究长江三角洲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归纳总结】著名旅游景点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传统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57页活动。【板书设计】【教后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最具典型而且影响深远的一个区域。本节教学设计通过江南风光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内容上,以乡土地理作为知识点的切入点,学生爱学乐学,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以及“一国两制”政策。2.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澳门的土地开发状况。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以及对祖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运用计算、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运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及合作方式变迁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