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43835       资源大小:37.1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0金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设计.docx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材简析】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知道食盐、白糖、味精、红糖等物体在水中能够溶解,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本节课将要研究比较不同物质(以食盐和小苏打为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生将学习到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明白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质溶解的数量是不同的。聚焦版块,通过提问和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出本课主题“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一样吗”。探索版块,主要编排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活动二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能力不同。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为8份。这种方法在教师准备材料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称量好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后,将它们先平分成2份,再平分成4份,最后平均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这种方法易操作,但刮的力度、深浅会不同,还有将盐洒出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是本课的主要活动,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实验现象有直观的感受。其中活动二为本课的核心活动,为保证其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学时可把活动一前置到聚焦环节。研讨版块,通过分析全班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出食盐和小苏打在相同的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并组织学生研讨“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通过研讨,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验的过程中,“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加入后一份”这一实验方法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控制实验变量,防止干扰的实验意识。拓展版块,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质,比如味精、红糖、白糖等,让这些物质也溶解在水中,并自主去研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学情分析】 在本课开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不少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但是对于书本中出现的小苏打和食用碱平时接触较少,不清楚它们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也比较模糊。【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20g、小苏打20g、2克的勺子、尺子);2个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玻璃棒2根、白糖1份、味精1份、红糖1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套【教学过程】一、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1小包食盐,1小包红糖,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红糖,并出示红糖。(板书:红糖)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红糖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学生进行猜测。)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学生猜测。)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20g、小苏打20g、2克的勺子、尺子);2个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 (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为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研究? ( 预设:学生提出实验设想。)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 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物质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教材的第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的食盐 ,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1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1,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 (1) 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 (2) 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 (3) 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全班数据汇总表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 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2.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3.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想法。 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四、拓展: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预设5 分钟)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设计】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食用碱.水量统一 每次加入物质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在学生研究活动过程中,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1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1,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1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2.在班级汇报时,可以在班级记录表中汇总每个小组的观察结果,通过全班数据的呈现来直观展示一杯水中溶解食盐或小苏打的份数。3.在“我的发现”一栏中,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形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水能够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溶解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备课啦)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