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10《水和水蒸气》教案设计.docx
10.水和水蒸气【教材简析】本课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主线设计了“给水加热”“减少的水去哪里了”两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从气态变为液态。应用与拓展“观察醋的沸腾”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液体都有沸腾现象。【学情分析】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水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物质。在对一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但是由于受到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于水蒸气这个名词是知道的,对其性质特征和状态转化的过程并不了解,这就是学习本课知识的起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2.能说出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3.能比较出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4.能说出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能利用记录表和图示符号记录、整理实验现象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归纳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水和水蒸气的变化产生浓厚兴趣。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和观察任务。3.能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总结和描述实验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态转化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难点:认识水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酒精灯、铁架台、陶土网、烧杯、玻璃片、温度计、冷水、细绳、火柴、记录表、课件等。学生准备:计时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生活中妈妈做饭的情景图或小视频。引导:妈妈做饭的时候,小明发现锅里的水变少了,水变少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水加热)提问: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1.给水加热。(1)认识实验材料。出示实验材料: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温度计、100mL的烧杯等。(2)掌握实验方法。播放实验方法视频或课件,提示观看要点:实验仪器的组装顺序是怎样的?实验中怎样用酒精灯加热?学生观看后,指定学生回答。出示实验装置图,教师讲解:实验模型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酒精灯点燃、加热、熄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出示实验方法:A.将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温度计等器材按照实验装置图自下而上进行组装。B.取一只100mL的烧杯,加入50mL的水,放在陶土网上。C.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 注意不要碰到烧杯的底或壁)。D.点燃酒精灯,观察并记录加热时烧杯内出现的现象。( 教师画出关键词,让学生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3)出示注意事项。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包括观察、记录、收拾等) ;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实验过程中要安静有序。(4)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2页中。(实验中水的沸点可能达不到100,建议加一个轻重合适的泡沫板杯盖,适当增大杯中的气压,以保证水的沸点为100。)(5)得出实验结论。汇报:说一说你们组记录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了什么。总结:水在加热时温度升高,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的水在减少。2.减少的水去哪里了。(1)提出问题。引导: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烧杯中的水减少了,减少的水去哪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掌握方法。将活动1实验装置中的温度计取下,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玻璃片盖在烧杯口(注意不要盖得太严)。10秒钟后,拿开玻璃片(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玻璃片,以免烫伤,可用试管夹将玻璃片夹起),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现象。(3)实验观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将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2页中。(4)得出结论。汇报:简要叙述小组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通过各组实验的现象,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结论:玻璃片上出现了很多水珠,原因是水蒸气遇到玻璃片后又变成了水。三、综合概括,得出结论提问:综合以上两次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后试着进行回答。教师小结:液态的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变成水,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引导: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有一部分水变成了水蒸气。醋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呢?课后我们可以仿照给水加热的过程,给醋加热,观察醋会发生什么变化。【板书设计】10.水和水蒸气给水加热:温度升高,100时开始沸腾,产生气泡,水减少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