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吴老师获奖作品).doc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探讨这些措施的目的及作用,培养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2、通过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收集、复习比较、问题牵引、阅读回答、讨论交流、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并学会运用比较法评价秦皇与汉武的历史影响,从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领悟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汉武帝作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宽阔胸襟;培养实事求是、是非分明的情感态度。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教学重点】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心理上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但其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汉武帝的认识很肤浅,只是从电视或电影里了解一些。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教学策略】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体验、感悟历史。设置问题,补充史料,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文和材料,师生共同探讨来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老师上课穿的这套衣服叫什么吗?(汉服)提到汉服我们会想到哪个朝代呢?(汉朝)那今天我们要了解汉朝的哪一段历史?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资料!多媒体播放剪辑好的音像资料。(时间约1分钟。)通过这段视频我们知道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就是我们的汉武帝。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在历史上有什么功绩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导学案的内容!(板书课题)(板书)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政治上的大一统PPT课件展示:西汉的建立、汉初政策等内容教师讲述: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内容,知道刘邦和他的继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西汉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刘彻16岁时,父皇汉景帝病逝。转眼间,他便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从此,如何治理国家便成为他日夜苦思的重要问题。他能承担历史的重任吗?他又会遇到哪些难题呢?请同学们看54页的相关史事教师提问: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回答: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教师讲述:西汉建立后,鉴于秦亡的教训,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形成了西汉初期的郡国制。后来刘邦又铲除了异姓王只留下刘姓子弟为王,以确保刘氏江山稳固。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PPT课件展示:资料: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朝廷控制较宽松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横;朝廷控制紧时他们就会凭借自身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中央)教师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强大,可以联合起来反叛中央教师讲述: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威胁中央,最终在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倾尽全国之力,依靠将军周亚夫才勉强把叛乱镇压下去。并乘机削弱诸侯国势力。但是诸侯国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问题有没有彻底解决?我们来看一下材料PPT课件展示:“西汉金缕玉衣”插图。教师提问:这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展开讨论作答:用金缕玉衣作葬品,说明诸侯很富有,生活上奢侈腐化。PPT课件展示: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ng)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教师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诸侯王势力仍然很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教师讲述:所以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上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教师提问:假如你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你会劝汉武帝怎么做?学生回答:削弱诸侯国势力教师讲述:如何削弱诸侯国势力呢?主父偃提出了什么建议?请同学们先看一段材料PPT课件展示:资料: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如果用法令来分割削弱他们,就会产生叛乱的苗头。以前晁错推行削藩政策而导致吴楚七国叛乱就是这种情况。现在诸侯王的子弟有的多达十几人,而只有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人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生骨肉,却不能享有一尺的封地,这就使得仁孝之道不明显了。希望陛下命令诸侯王可以把朝廷给他的恩惠推广到其他子弟的身上,用本封国的土地封他们做侯,他们人人都为得到的东西而欢喜;陛下用的是推行恩德的方法,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的封国领地,朝廷没有采用削夺的政策,而王国却逐渐衰弱了。)教师提问: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实施“推恩令” 。“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从课本可找出):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把王国封地分给自己的各个子弟,皇帝又加封这些弟子为诸侯。新封的诸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进行管理。教师提问:汉武帝说“此计甚妙”,妙在何处?学生展开讨论作答:“削藩”政策遭到诸侯起兵反对,而“推恩令”不但没遭到诸侯的反对,却使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个小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从此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又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PPT课件展示: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教师讲述:此后,汉武帝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诸侯国被消灭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汉武帝是否就能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了吗?政治上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时京城和地方的某些官员以及皇族经常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影响中央的统治。汉武帝怎样才能了解官员和王族的动向,使他们忠诚自己和不敢贪赃枉法、欺上瞒下呢请同学思考学生展开讨论作答:汉武帝设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教师提问:(1)什么是刺史制度?(学生回答)(2)刺史的职能是什么?(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类似于我们今天什么国家机关纪委)(3)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汉武帝除了注重监督官员更重视选拔官员。为了选拔人才汉武帝确立了察举制。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为官的制度,是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它为西汉王朝选拔了大批人才。正是这些人才为汉武帝出谋划策,帮助他治理江山,使西汉在他统治的五十多年里,国力强盛。说明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环节过渡:汉武帝利用“推恩令”解决了封国问题,设置刺史加强了对全国的监察控制,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政治危机的化解只是从政治上解除了对抗力量,能不能保证这些人从内心真正臣服呢?所以要使这些诸侯们乃至天下子民彻底归顺,还必须统一思想。汉武帝面临的思想上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PPT课件展示: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教师提问: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思想不统一,读书人依附诸侯王,对抗中央,不利于中央集权教师讲述:既然这样我们怎么办呢?怎么来帮汉武帝化解呢?用暴力手段镇压行吗?一般睿智的皇帝都不干这事,那就采取服众的办法。好,当时比较活跃的派别有法家、道家、儒家,那就让汉武帝择其一作为治国思想。于是,一场论战在我们的主人公面前上演了。(板书)二、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请四个学生到讲台上,其中一个扮演汉武帝(简称帝),另三个分别扮演当时的法家(简称法)、道家(简称道)、儒家(董仲舒)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治理国家可永葆江山呢?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儒(董):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是奉了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所以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敢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的。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教师提问:小品先欣赏到这里,汉武帝该做出何种选择?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通过投票来帮他做出判断。帝:董爱卿言之有理,即刻拟诏,告示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提问:谢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学生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展示:汉武帝为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PPT课件展示:展示太学等图片教师讲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开创,是中国当时最高学府。太学中学习的主要课程都是一些儒家经典,学生经考试合格,被任免为政府官吏。PPT课件展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作用?教师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作用?我们应怎样评价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表各自不同意见。教师:(归纳总结)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造,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提出了适应汉武帝政治上大一统的儒家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缺乏竞争,使学术上死水一潭,从而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专制。所以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PPT课件展示:课后活动2,请学生根据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学生回答: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击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家思想环节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汉武帝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汉朝统治的措施。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后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不是!汉武帝还面临着其他问题呢?我们先来看材料。(板书)三、经济上的大一统盐铁专卖PPT课件展示:材料: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国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因为不纳税,吴国资财十分富有。)教师提问:通过上述材料,概括西汉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2、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教师讲述:盐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重要的生活资料,而铁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制造农具和兵器的基本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这些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却不受国家的控制,而是掌握在地方富商豪强手里,地方豪强控制着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这就会威胁中央的统治。除此之外,西汉经济还存在什么问题呢?我们在看一段材料PPT课件展示:材料: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史记货殖列传(穷人想变富裕,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去做刺绣还不如去开铺子做买卖)教师提问:同学们,这种状况对国家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人们都会弃农经商,影响农业发展,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教师讲解: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面临的第四个问题就是经济问题了。汉武帝为了改变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稳定经济发展,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回答: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教师讲述:统一铸造五铢钱,使五铢钱成为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这种五铢钱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盐铁官营,有利于增加官府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困难,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上的富商豪强,从而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PPT课件展示:经略边疆教师讲述: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经济三个方面巩固大一统外,鉴于匈奴不断侵扰边疆在军事上还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同时派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向南设置会稽郡和南海九郡,向西南设置了郡县,扩大了西汉的疆域,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从而巩固了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边读边划下来PPT课件展示:大一统的含义本课小结教师讲述: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奠定了西汉鼎盛的经济基础;汉武帝时期通过在政治上实施的“推恩令”和设置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使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汉朝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辽阔的疆域。汉武帝使西汉进入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大一统的鼎盛时期,大一统是一种拥有无限向心力的力量,更是一种兼容并蓄包容一切的胸怀,汉武帝把深受到华夏文化熏陶的、居住于这片广阔土地上的人民,变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此,这个民族就以“汉”自称。布置作业: 回家完成导学案的内容,下节课交上来板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一、政治上的大一统1、颁布“推恩令”2、设立刺史制度二、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经济上的大一统盐铁专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