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冯老师获奖作品).docx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汉的建立;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秦亡汉兴”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古诗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汉高祖、文帝、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2.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论从史出的方式,由教师引导、分析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难点文景之治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史料的阅读、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师生合作解决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刘邦的大风歌导入。(学生朗诵或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教师指出: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问题探究一: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诗词和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熟悉内容。教师点拨:经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刘邦取得最后的胜利。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即汉高祖。俗语说:得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当时,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问题探究二:(1)以上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如果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广泛发言。学生回答:(1)史料反映了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秦的残暴统治、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3)汉高祖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减免徭役和兵役等。设计意图:结合所给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教师总结:通过史料我们了解到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荒凉景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俗话说,得天下容易,坐天下难。汉高祖为巩固新的王朝,必须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教师过渡:汉高祖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汉高祖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问题探究三:(1)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2)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是什么?(3)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或影响是什么?(4)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全面分析。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结论,并将小组的结论条理化。学生回答: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社会局势。具体措施:让士兵还乡务农;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和兵役。实施这一政策的结果: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科学的探究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休养生息政策。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教师总结:休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为了恢复社会经济,休养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但值得注意的是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巩固封建统治。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两代从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41年的近40年间,继续这一政策。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即“文景之治”。问题探究四:什么是文景之治呢?汉文帝和汉景帝又是怎样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呢?学生活动:快速阅读教材并归纳。学生归纳整理(1)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很多的钱粮,府库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历史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2)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的措施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严刑峻法;勤俭治国。资料研习故事三则:(1)、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沦为贫民的穿着,而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就是说他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做了节俭的表率,不仅穿草鞋,就连他的龙袍破了,也让皇后给他补补再穿。他的后宫嫔妃也穿着朴素的服饰。(2)、古代皇帝住的宫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汉文帝也想造个露台,他找到工匠,让他们算算要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百斤金子就够了。”汉文帝吃了一惊,又摇头又摆手.取消了这项计划。汉文帝当皇帝二十多年,居然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3)、汉文帝最后一次节俭活动是他的丧事。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许多皇帝的陵幕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他们知道里面设啥贵重东西。(由于汉文帝这种廉洁爱民的精神和励精图治的实践,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问题探究五 司马迁对“文景之治”成果的描写。“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此则材料描写的情景与问题探究一的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对比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西汉初年与“文景之治”时期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我们知道“文景之治”是汉初休养生息的继续和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的展示,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资料的能力,深刻体会勤俭治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课堂小结楚权之争,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期由于连年争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汉高祖刘邦采纳道家“黄老学说”,以休养生息政策治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国力大大增强,最终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 西汉建立1、 时间:前202年2、 都城:长安3、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二、 休养生息1、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2、 刘邦采取的措施(1) 休养民力(2) 鼓励农业生产(3) 轻徭薄赋三、“文景之治”1、 文帝和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措施:注重农业生产,近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严刑峻法,勤俭治国2、 “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