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赵老师获奖作品).doc

  • 资源ID:41535       资源大小:1.11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30金币 【人民币3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人民币3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赵老师获奖作品).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2016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战国七雄及兼并战争、秦国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教材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对学生很好地理解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时代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当时的著名文化遗产都江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的状况,了解此时战争特点,知道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掌握都江堰的修建及作用。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和教师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证明了我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领先,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都江堰的修建及功能教学难点: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对于本课涉及的“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难以理解。这里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的思路。【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识图分析法、材料研读法、辩论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教片中国通史中第14集主题曲视频(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吸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教师:大家能不能猜出来视频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代?学生:战国时期讲授新课:一、战国七雄教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战国时期给你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呢?学生:“乱”教师:确实如此,这一时期的战事连绵,干戈不息。就连战国时期的铜壶上绘制的图案都是水陆攻战图(教师出示图片),可见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崇尚的就是武力。正如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所描述的“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利用图片和诗歌,使学生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那么,所谓的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呢?你能在地图上指出七雄的位置吗?(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对七国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七雄的位置。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教师:七雄并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三家分晋”和 “田氏代齐”教师:(演示地图变化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利用地图动画的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历史事件的印象。)这两件事表明新兴势力在晋、齐两国取得胜利,也表明战国七雄并存局面的形成。教师:中国历史上的很多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在地图中找到,并画出来。学生:主要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教师: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相比,战争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我们就以长平之战为例,来了解战国时期的战争。(播放视频长平之战,使学生对战国时期的战争产生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出示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战况对比表格,帮助学生准确分析历史事件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分析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城濮之战(春秋时期)长平之战(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战争特点军队规模晋:3万楚:4万双方军队近百万持续时间1天三年战争结局楚国打败,晋国成为霸主赵军大败,40万军队被活埋学生:持续时间长、参战兵力多、战况惨烈。教师:此时的战争已经不再是春秋时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争霸战争,而演变为兼并战争,以攻城掠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获得人口和财富为目的。二、商鞅变法1、变法背景教师: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各国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学生:招揽人才、变法图强教师:对。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的君主们为了得到人才纷纷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许诺高官厚禄。早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到了晚上就可能腰佩金印,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人才在各国之间的流动非常频繁。谁赏识我,我就为谁效力。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持续了一百多年,李悝在魏国、邹忌在齐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除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改革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教师出示材料一: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学生:有,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壮大,也要求改革。2变法内容和作用教师:各国的改革,谁的成效最大呢?学生:秦国商鞅变法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商鞅其人)教师:商鞅作为外乡人在秦国变法,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他是如何进行变法的呢?(展示商鞅变法措施)请大家结合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幻灯片展示各种漫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措施: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打破了原来分封制度下公卿大夫、豪门贵族对地方势力的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图一)平民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县制国君县令平民图一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规定宗室、贵戚没有军功就取消其贵族身份,有利于加强君权。(图二)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图三)君 主贵 族平民图二 图三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所谓私斗,是指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图四)5、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废除了原来规定土地由国家所有的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地主和农农私自开垦的荒地国家也予以认可,有效调动了地主和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图五)图四 图五6、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因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图六)(图六)7、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图七)度量衡图七8、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规定斩敌甲士首级一颗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有利于底层劳动人民和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军功途径改变社会地位,同时也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图八)大王的赏赐可真多呀!下次出征一定要杀更多的敌人!图八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每组任选2条分析。教师:商鞅变法确实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加强了秦国的实力,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不难看出,商鞅在变法过程中也会得罪一些人,哪些人会对商鞅心怀记恨呢?学生:旧贵族教师: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个人命运,而要看改革对国家和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空前强大,是成功的变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教师: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措施得当和秦孝公的支持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历史小剧场: “徙木立信”)教师: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教师提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教师: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受到什么启发?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教师:四川成都有一个节日,叫祀水节。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阅读材料:为祈求“河神”保佑风调雨顺,古蜀人自古以来就有杀猪宰羊以“祀水”的习俗。战国以后,“祀水”活动演变为纪念李冰治水功绩的庆典,一年一度,世代相传。 教师:成都人纪念李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看书,直接回答问题。学生:修建都江堰教师:不错,在商鞅变法的100年之后,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四川岷江上游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下面我们就来探索都江堰的奥秘。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都江堰示意图,播放视频,展示都江堰的工程原理,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修建都江堰的原因是什么?(2)都江堰主体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3)你认为都江堰工程的哪项设计最能体现李冰的智慧?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教师点拨:我们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教师:但是这项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为什么对李冰还如此念念不忘呢?学生阅读材料: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已经超过了1000多万亩,相当于四川省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学生思考后回答:古为今用教师:是的,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经受了2008年的大地震。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中国古人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钦佩。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出现了无数像商鞅、李冰这样的智者,他们心系国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引领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五千年的辉煌文明。现代中国同样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活跃于中国的各个领域,推动着今天中国的前进。(多媒体展示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杨利伟、马云、莫言等社会精英的照片)希望在20年、30年之后,我们班也能出现这样的智者,引领中国未来,鼓励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勇于开拓未来。(多媒体展示本班学生的照片。)【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使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修筑都江堰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为秦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课堂练习】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2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白渠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板书设计】战国七雄(军事变化)商鞅变法(政治变化) 都江堰(经济变化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赵老师获奖作品).doc)为本站会员(公开课之家)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