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王老师获奖作品).doc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和经济上采取的措施、背景。通过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历史剧的表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另外,再通过影像、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汉武大事的视频来导入新课;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加深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等重点内容的理解。通过图片资料解决武帝实行分封诸侯的背景及原因。通过图画动态形式解决学生对武帝分封诸侯过程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武帝大一统有关知识的学习说明了大一统是西汉全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通过对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教会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通过诗词的朗读,使学生感受伟人的胸襟与贡献,从而立志学习。二重点难点1)重点: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2.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初中阶段,对历史这门学科了解还不是特别多,而且理解能力还不是特别到位。所以要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得把难的概念讲得简单易懂,比如这一课的“大一统”,结合情景剧和以前所学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明白其含义。另外,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应该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料、课件等多种教学方式等。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等。4.教学准备视频、史料、多媒体课件等。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汉武大事的视频导入新课。然后回答影片中歌颂的人物是谁?他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学生:汉武帝,他完成了大汉王朝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的大一统。教师:对!他就是实现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的汉武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板书)设计意图:采用视频影视人物导入,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2.讲授新课:(一)“推恩令”的实施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出示图片)学生:读内容(略)教师:汉武帝完成了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的大一统。我们先来学习政治篇:推恩令”的实施(板书)。同学们通过影视剧上的了解和课前资料的查找,谁来介绍一下汉武帝?(出示汉武帝图片)学生介绍:(略)教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汉武帝登上皇位时才16岁,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少年天子首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学生读教材54页相关内容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就是政治上大一统实施的背景。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西汉前期形势”图,蓝色的地方是西汉初期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地区,红色的地方是诸侯王国及其统治的地区,同学们比一比谁统治的地区大呢?学生:诸侯王教师:对,这有这样的一则材料(幻灯片显示内容)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诸侯王势力强大。教师:大家说得对,汉武帝继位不久就遇到了诸侯王国问题。当时势力最大的是梁王,他是汉武帝的叔父,想夺位当皇帝,汉武帝的祖母也非常喜欢梁王,想让他来当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该怎么办呢?大家赶快帮忙想想办法吧。(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好了,同学们都想了许多方法,那么大家来看一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同学们来表演一段历史情景剧。(剧情略)设计意图:角色扮演,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过学生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情景模拟使学生回归真实的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体验历史人物的真实心境,与古人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院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哪位同学说一说,汉武帝它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诸侯王国的问题呢?学生: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推恩令”的内容?(学生阅读教材,从课本中找出)教师:幻灯片出示“推恩令”内容及提出者,动画演示推恩令实施的结果。教师:汉武帝说“此计甚妙”, 妙在何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削藩”政策遭到诸侯起兵反对,而“推恩令”不但没遭到诸侯反对,却使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多个小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从此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又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教师:诸侯国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汉武帝就可以安安稳稳的睡觉了吗?请同学们看教材,汉武帝还建立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学生看教材,讨论回答(略)教师:幻灯片展示刺史制度的实施,职权、作用。过渡:削弱了诸侯,使他们在实力上不再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那么是不是就此使人们在思想上也服从于中央,听从于皇帝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一下汉朝初年还面对哪些问题?(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汉初所面临的问题)教师:汉朝初年,诸侯王门下的诸子百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诽谤朝廷,指责汉武帝,当时的情景怎样呢?由学生自编自演的历史情景剧,全班学生一起观看(历史剧过程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编自演,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揣摩历史人物的心里,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那么最终汉武帝用什么思想来教化国民,达到长治久安的呢?他会不会像秦始皇那样将这些人都杀了,又来一次焚书坑儒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看一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播放视频)学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黜”就是废除、禁止的意思。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后,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教师:汉武帝为什么听取董仲舒的建议呢?学生:读教材56页“相关史事”教师:课件展示讲解: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道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这种混杂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所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使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教师: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学生看教材55页,讨论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汉武帝还采取了以儒家思想培训和选拔官员的措施,如多次下诏求贤,并且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各地方设立官学等,研习儒家学术。(重视儒学,重用儒生,兴办太学) 过渡:西汉初年,国家对货币管理和盐铁业的管理较为宽松,私人甚至可以铸造货币,这种局面对“大一统”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呢?(三)盐铁专卖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背景、目的、措施、作用等方面掌握相关知识。(1)背景:那时候,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垄断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这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2)目的: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2. 教师归纳:通过这些措施,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措施,汉武帝终于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那么,大一统的含义是什么呢?大一统的形成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思考、回答:(1)就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2)经过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进入它的第一个鼎盛时期。3.课件展示教材56页“材料研读”完成相关问题。4.课件展示“课后活动”完成相关问题5.讨论: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回答略)四学生小结,课件展示内容五课堂练习(课件展示)六学生齐声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伟人的胸襟,激励学生要立志,要成才。附:板书设计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政治:1.推恩令 2.刺史制度二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经济:盐铁专卖七教学反思: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边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历史学科所讲的内容是人类过去发生的事情,与今天我们的生活时隔久远,学生听着听着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使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史事,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多设问、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在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时,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通过设问、探讨增进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视频的播放使学生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身临其境,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诗词的朗读,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心态。本节下课铃响后,学生们仍在讨论本节课堂上的问题。说明这节课是较成功的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出来了,这正是我们教学所希望看到的和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