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6《三国鼎立》教案(褚老师获奖作品).doc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三国鼎立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是人教版2016年新教材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人立与民族交融第一课内容。它包含三个子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讲述了东汉末年国家从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的形成揭开了北方民族大交融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序幕同,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的教学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短暂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三国时期是中国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时期,是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交融时期。从这一意义上说,学好本课作用重大。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阅读三国演义片断,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知识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史实,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辩证的思维能力。在区别历史真实人物和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2、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三国历史故事兴趣浓厚,小学语文课本中也学习过“三顾茅庐”的故事。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预习作业:阅读课文并查找与三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导入:三国漫画图片滚动展示(配以古筝曲高山流水烘托气氛)设问:你知道有哪些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官渡之战投影出示:曹操蒿里行学生朗读并体会。师:1.这首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3.你愿意生活在这一时代吗?生:设计意图:通过曹操诗歌引出东汉时的情景,并进而让学生体验出这一时代的动荡、萧条,人民渴望结束战争,统一是人民所愿。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师:1、请同学们观察地图,你觉得谁最有实力统一北方?2、谁最后完成北方统一大业?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曹操势力逐渐壮大的原因?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师生共同探究。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经济:实行屯田动态出示:官渡之战形势图教师对战争过程进行概述。学生听讲并找出战争的交战时间、交战双方、地点、结果和影响。探究一:你能说出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吗?曹操:兵力只有三四万。但他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建议。袁绍:地广、兵多、粮足。但轻视曹操,为人傲慢,不听劝告,错失战机。动态演示: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形势图使学生明确:官渡之战历史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通过动态地图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文本“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过渡)出示:曹操诗龟虽寿片断。问题:诗中“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设计意图:由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自然引入第二目“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出示:赤壁战前形势图学生看图并指出,曹操南下统一全国面临的主要对手?出示图片三顾茅庐,学生看图猜成语,并请一学生讲述这一典故。出示:赤壁之战形势图教师对战争经过进行描述。播放视频赤壁之战片断,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明确战争的主要要素。出示:赤壁之战后的形势图历史作用: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对比表重要战役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战争特点重要意义官渡之战200年袁绍曹操曹操胜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孙刘曹操败以少胜多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探究二: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事隔八年,为什么兵强马壮的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师生共同总结:失败原因:曹操: 客观: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骄傲自满;战术失误。组成联军,战略得当孙刘联军 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重视利用自然条件谦虚谨慎,骄傲必败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3、 三国鼎立的形成1、动态演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学生根据地图,设计帮助记忆的三国形势结构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梳理和内化知识的能力。2、 三国的治理和开发图片展示三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举措和成就。并指出公元230年卫温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3、 发散思维: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结束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连年混战的局面,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为后来西晋重新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本课小结:一种局面三国鼎立二场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个国家魏、蜀、吴四个人物曹操、曹丕、刘备、孙权五个时间200、208、220、221、222牛刀小试:一、 选择题(第一关)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 找茬拓展:评价曹操。曹操眼中的曹操: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让县自明本志令名人眼中的曹操: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毛泽东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鲁迅百姓眼中的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乱世奸雄,治世之能臣。你眼中的曹操?学生发表自已观点。教师总结,并指出评价历史人物标准。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其次,论从史出。他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情,他做的这些事情对当时或后来的社会有什么影响。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滚动展示图片,配以轻音乐烘托气氛观看图片,聆听音乐情境渲染多媒体展示史料结合材料,感知新知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多媒体动态展示地图及视频教师讲解战争过程学生听讲解,感受战争形势及战争场面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出示表格及地图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点并形成完整结构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认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积极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第16课 三国鼎立袁绍军 阀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混 (曹操)战 曹操 三赤壁之战(208年) 国鼎孙刘联军 立220魏 洛阳曹丕蜀 221 吴 222 成都 建业刘备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