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3.分数与除法 教案

  • 资源ID:3905       资源大小:49.8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金币 【人民币0.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人民币0.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3.分数与除法 教案

3 分数与除法n 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n 教学提示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单位“1”是一个物体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可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这样就把除法计算与分数联系了起来。第二个内容单位“1”是一些物体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把许多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理解计算结果要困难一些。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依据除法的知识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信息,大胆创新,勇于发现,并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n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练习导入255= 422= 328= 637= 7711= 524= 344= 16=师:1除以6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生:2.揭示课题。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除法是经常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口算,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6得不到一个准确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渗透了合情推理的思维方法。(二)探究新知:1.单位“1”是一个物体时(出示情境图)学校要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要求每个人上交一份作品。琪琪做了4幅粘贴画,这4幅画总共用了1米长的毛线,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每幅画用的毛线占这1米长的毛线的几分之几?师:这个问题是我们前面刚学习的问题,能解决吗?生2:平均每幅画用了多少米毛线?对于提出的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汇报。方法一:用折纸条的方法,用纸条表示这1米长的毛线,如果要平均分成4份,每幅画用多少米,该怎样列式?14= 0.25(米)结果是多少米?(课件演示)方法二: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把1米长的毛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每幅画就用这1米毛线的,就是米,(板书)14=(米)让学生观察算式和得数,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设计意图:设计学生熟悉的情境,唤起生活实际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单位“1”是一些物体的。设置问题情境。在艺术节上小红也做了4幅粘贴画,总共用去了3个圆片,那么做一幅画要用多少圆片?师:每个人手里都有3张圆纸片,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剪一剪,拼一拼,看看结果是多少?(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生:把每张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幅画一份,就是张。师:谁能给他们组的想法提几个问题?a:你们是几张几张的分的?b:每幅画每次分得多少张圆片?(张), c:分了几次,共分了多少张?(就是3个张就是张)d:怎样才能看出是张?师:谁是和他们分法一样的?还有更简单的分法吗?生:把3张圆片摞起来分,每人分一块,就是张。师:提出问题:a:现在是几张几张分的?b:每人分了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c:3张圆片的就是多少张圆片?d:怎么看出是张?(还得一张一张的摆)师(小结):【课件出示】出示这两小组的方法。第一个小组:把3张圆片一张一张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张圆片,分了3次,共分得3个张,就是张;第二个小组:也可以把3张圆片摞起来一块分,每个人都分得了3张的,就是张(板书)34=(张)师:相比较而言,哪个方法简单一些? 生:第二种方法简单。设计意图: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张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设置相同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考虑问题,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让其掌握了对比的方法。(三)借助学具,深化研究。1.如果4张圆片粘贴5幅画,平均每幅画用多少张圆片?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分一分,独立思考,自己总结。2.借助想象,巩固研究方法。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张圆片做8幅画,平均每幅画用多少张吗?师:刚才大家研究了做画的问题,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计算58的结果吗?()3.观察算式,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师:大家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师: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b0)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他们之间有区别吗?(小组讨论)生: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是一种具体的数量。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 我们紧紧围绕直观的活动操作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使学生顺利地过渡到数字推演这个环节,直到理解并得到ab=的形式。借助学具做画、想象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最后总结出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四)达标反馈1.把一根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的长度是( )米。2.幼儿园的李老师买了1千克的水果糖,要求平均分给20个小朋友,每个朋友分得( )千克。3. 千克表示把3千克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 )份,每份是( )千克;也可以把( )千克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每份是 ( )千克。设计意图设置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包含了本节课的大部分的知识点。且题的难度逐渐的增大,这样不仅能照顾到掌握能力差的学生,还为掌握能力强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五)课堂小结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2.分数与除法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最后回顾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内化。(六)布置作业1.填空(1)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 ),分母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 ),所以被除数除数( ) 。(2)815( ) mn(n0)( )2513( ) ( )( )2.选择。(1)把15米长的铁丝锯成相等的5段共用20分钟,平均锯一段用( )分钟。A.4 B.5 C.2 D.3(2)( )kg的 是 1kg。A.2 B.1 C.3(3)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 ),每段占全长的( )。A. 米 B. C. 米 D. 3. 用分数表示下列各数。31cm( )m 31分( )时192g( )kg 15dm( )m4.解决问题。(1)兰兰计划每天写30个大字,现已写完19个。兰兰写完的大字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没写的大字个数占已写的大字个数的几分之几?(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6cm,长是15cm,求宽是周长的几分之几。(3)某家具厂有木材80m3,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做家具,剩下的做课桌,剩下的占全部木材的几分之几?答案:1.(1)被除数 除数 (2) 11 5 2. (1) B (2)C (3) C B 3. 4.(1) (2) (3) 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4= 被除数除数=34= ab= (b0)n 教学资料包(一)教学资源1.将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这根绳子的( )。2.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 3.填写适当的分数。 29分=( )时 23米=( )千米答案: 1. 2. 10 7 3. (二)资料链接除法的由来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除号的来源我们现在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Johann Heinrich Rahn,16221676)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年,该书被译成英文,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因为“”号在欧洲大陆曾长期被用来表示减法,为了与减法区别,后来一位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16461716)主张用“”作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做除号。除号“”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该符号代表除法以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一的上方和下方各加“.”,分别代表分子分母;另一种说法是,不以分数表示时,横线上下的“.”是用来与“”区别的符号

注意事项

本文(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3.分数与除法 教案)为本站会员(无无明)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