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2《力的合成》教案(曾老师福建省级优课).doc
学科物理课题力的合成授课人授课班级教学设计所用教材教材名称: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七章2节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设计思路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教材分析本节知识在总结归纳前一章的基础上,为后面对力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它是学习力的平衡的前提。同时,本节知识也是高中学习互成角度共点力合成的基础,特别是本节运用的等效替代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第六章内容,力、力的描述、弹力与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等力学知识,有一定的力学基础。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切身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等效替代法,也才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物理教学的要求。三维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认识合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什么是合力、分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3.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的实验,让学生经历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直至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2.通过实验,体验“等效”原理在物理上的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研究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想;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教学难点实验的设计;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纸板、白纸、图钉、重物、细绳、橡皮筋、弹簧、吸盘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讲解讨论法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等效概念ppt展示情境图片曹冲称象,回忆故事情节,细心体会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问题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问题1:图片来源于什么典故?2:曹冲是通过测什么来测大象质量的?3:石头多放一些或少放一些可以吗?4:什么时候石头质量才等于大象的质量?学生思考回答利用学生熟知的故事引入等效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2、 活动一:用一条细绳将重物吊在空中静止(课件展示绳子、重物)。分力 合力板图教师观察学生活动,请几个代表上台展示。学生动手实验,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生活实例引入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加速学生的直观体会,渗透思维可视化的思想。【新课教学】板书一.概念1.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个力叫做分力。对上述情景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讲述力的合成的概念。学生根据讲解,对上述概念进行记忆,并做好笔记。利用生活情景创建相关概念,思维可视化的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生活动:认清合力与分力。课件展示:问题引导:三辆车分别用几个力拉车。判断谁是谁的合力?谁是谁的分力?学生判断合力与分力。通过图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渗透等效替代的思想。课件展示:C919客机。板书:2.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1.介绍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大型客机C919.2.问题:飞机滑行过程受到哪些力的作用?3.生活中物体同时受多个力作用,研究起来复杂,用一个力来等效代替多个力的作用可以使问题简化。学生对飞机受力分析。感受多个力共同作用研究起来比较复杂。介绍国产客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思想。力的合成是必要的。活动二:将弹簧吊在黑板上1.问题:要求用两个力拉弹簧拉长到某一位置,可以有几种方法?2.教师板图学生的方法学生交流讨论、上台演示多个方法。讨论得出: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最简单。渗透研究新问题方法,从最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想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一)提出问题:当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力与分力大小、方向有什么关系?(二)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三)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四)分析论证。(五)实验结论板书:同向相加 F= F1+F2,反向相减F= F1F2 方向与较大分力方向相同。1.问题引导:(1)需要测什么物理量?(2)用什么测?(3)如何保证效果相同?(4)实验用什么方法?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用手机拍摄学生实验过程,数据等。3.通过多媒体,无线网路,将手机上拍摄的学生实验数据、实验过程同步播放到电视屏幕上。4.找出几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自主发言。总结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学生阅读导学案,根据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自主发言。总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学生交流讨论,分析误差来源。寻找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制造问题,带动学生的思考。自主设计,体现实验的探究性,教师指导,有效突破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课件展示练习提问学生学生思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3、 力的合成应用课件展示图片同一直线力的合成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对学生进行提示。拔河、帆船、赛龙舟等例子。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物理思想。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忆今天的学习内容,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回忆本节所学内容,回答教师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旧知识,理解教学重难点。五、作业布置课本第134页第1-5题 , 完成导学案的课后练习。布置作业记录作业,准备下课。课后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温故知新。板书7.2 力的合成1、 概念 F1和F2 F等效替代1.合力 分力2.力的合成: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2.结论:同向相加F= F1+F2反向相减F= F1F2方向同大三、 力的合成应用拔河比赛、赛龙舟、众人推车等教学反思力的合成是一节典型的探究课。教学设计侧重于学生的过程体验,课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新课改教学大纲的探究思想。下面就本节课的前后作一个反思总结。1、教师引导充分,实验要求具体到位,让学生实验过程更明确,操作更有指向性。实验更容易成功,实验结论的得出显得更加合理。2、增加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操作更有指向性,同时反思自己的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反思提高实验技能,同时让没有完成的实验的同学也有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3、增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设计,学生实验以后进行实验总结和发言,加深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认识,增加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总体来说,本节课目标基本实现,重点和难点突破上较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思路。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瑕疵,经过改进,本节课可以更加成功,值得本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和提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