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7.3.3俄国改革(教案).doc
人教版历社与社会七下7.3.3俄国改革 教案课题 俄国改革单元七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史实。2.把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的历史作用。3.明确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重点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难点体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预习课本,思考问题考察学生已有认知的同时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讲授新课一、彼得一世改革 1.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1)改革的背景:沙皇的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2)改革的作用或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3)改革的局限性: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4)改革后的扩张:17世纪的俄国是地理位置相对闭塞的落后国家,其南面的亚速海和黑海由奥斯曼帝国控制,西面的波罗的海水路则被瑞典封锁,尽管早在伊凡三世(1462至1505年在位)时,莫斯科公国的疆域就已经抵达北冰洋,但却尽是封冻期漫长的苦寒之地。当时欧洲的状况是,沿海国家占据优势,越往内陆,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文化观念就越趋向保守和落后,所以俄国为加强同西欧的往来,改变自身困窘的局面,只得扫清挡在出海通道前的障碍。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小组讨论: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是“暴君”还是“大帝”?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一: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材料二: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做了准备,同时,他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比的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主要成就: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使俄国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其主要局限性:(1)未能废除农奴制度(2)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3)用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4 ) 改革加重农奴的负担二、废除农奴制 1. 结合资料,分析俄国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劳动力缺乏;经济落后。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曾告诫贵族:“与其等待自下而上改革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革它。”概述: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2.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是在何时由谁颁布的?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 观看素材总结农奴制改革包括哪些内容?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化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事,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处的价钱高出当时的低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4.这场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也被称为1861年改革,它有什么积极影响?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5.1861年改革有哪些不足或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6.小组讨论:“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这句话说明了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最大限度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三、巩固提升1. 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相同点: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的方向推动了改革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同点:背景不同: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违纪,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宣布废除农奴制。影响不同: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的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2. 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3、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4、我们要坚持改革不动摇,支持、拥护改革。5、改革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四、内容小结一、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8世纪初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生活 4.改革的作用或影响: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5.局限性: 6.改革后的扩张: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7.营建新都:圣彼得堡 二、废除农奴制 1.时间:1861年 2.人物:厦航亚历山大二世 3.根本目的:挽救通知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4.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事,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5.积极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6.改革的不足或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五、课堂小结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促进了竞技的迅速发展。而俄国却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观看图片、资料,总结回答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可以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总结出答案;稍后教师再做总结结合课本、结合资料找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联系生活、结合实际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画,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能力还概括能力这一段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避免教师一讲到底,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比异同点,加深理解、印象以史为鉴,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历史。课堂练习1、如图是反映俄国1861年改革的漫画。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A)“文明的火炬”与废除农奴制有关改革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文明”的传播主要靠沙皇专制的推动“文明”进程的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A B C D2、 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世被炸身亡王要是因为他(D)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3. 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A)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板书以结构图的方式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