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冀教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5.22 美丽的月球 教案.doc
第二十二课美丽的月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2.能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3.能说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科学探究1.能根据月相的变化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能通过观察等方式获取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月球表面的信息。3.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观察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态度1.能持续观察月相变化,感受天体星球的奇妙运动。2.能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模拟月球“发光”的实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EST)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兴趣和爱好是影响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手电筒、地球仪、泡沫小球、箔纸、与本课有关的月相资料和视频等。学生准备提前一个月观察月相变化、观察记录表、月相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真切地描述了农历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月亮的形状?(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部分月相图片。)2.提问: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1)掌握方法。讲解: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我们看到它有时是一轮圆月,有时是道细细的银边。那么月亮的形状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呢?让我们按照下面的方法来观察发现吧!A 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如广场等,每大晚上在一个位置观察月相。B.上半月日落时,下半月日出时,观察月相在天空中的位置、月相的形状、月亮明亮的部分向着哪个方向。提示:夜晚观察时一定要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要注意安全。(2)观察记录。学生分组观察月相,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6 页中。(建议该任务可以在一个月前布置让学生完成。)(3)分析现象。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讨论:A.月相是怎样变化的?B.两次相同月相出现相隔大约多少天?(4)得出结论。总结: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29 天。(记忆小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半天,亮面朝西。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半天,亮面朝东”。)2.观察月球表面。(1)提问:在观察中,你还发现月球的表面有什么特点?(2)出示:有关查阅资料方法的课件,指导学生理解并记忆。筛选。筛选与月球相关的书籍,并在目录中查找与月球表面知识相关的章节。或打开百度网页,在搜索条中输入与“月球表面”相关的关键词,筛选与月球表面相关的网页。浏览。快速阅读相关内容。勾画。勾画出与月球表面相关的中心词语。解释。试着用勾画的中心词语解释月球表面的样子。整理。将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用某种方式进行整理。(3)阅读:学生查阅资料,将整理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6 页中。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阅读资料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5)小结:我们看到月亮上比较亮的地方是山脉和高山 ,比较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月亮上的山脉都是环形山。(三)实践运用,解释现象1.引导: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那么月球到底是怎样发光的呢?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吧!2.讲解:(出示实验装置图)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用箔纸包起来的小球模拟月球,使月球绕地球转动,观察现象。3.提示:将教室里的光线尽量调暗,使现象更加明显。4.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小结:月球本身不能发光,明亮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