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共76页).doc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列举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二)能力目标1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比较植物多种生殖方式的异同。2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是保证种群的延续和对环境适应的体现。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2.教学难点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进行扦插的探究活动。三.教学准备 PPT、视频、富贵竹或绿萝实物。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设计查看植物的生殖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二)课堂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第1课时)有性生殖【提问】我们知道植物开花后就结果了,那在开花和结果之间还发生了什么呢?那种子里的哪个部分会发育为一株新植物呢?形成种子的过程中哪个步骤最重要呢? 请学生完成课本图7-1的填空。回忆七年级有关植物生殖的知识,完成课本填图。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及课本填图,师生共同总结在形成种子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最为重要,因为它们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会发育为种子中的胚,最终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育为新植株。【总结】这种经过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并且回答问题,互相之间交流、补充,最后总结出有性生殖的概念。无性生殖扦插【提问】1用刚学过的有性生殖的方法解释吊兰是如何繁殖新个体的? 2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繁殖吊兰? 3两种方法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总结】无性繁殖的种类(扦插、嫁接、压条、分根)。 【思考】扦插繁殖新个体的方法和有性生殖的方式有什么根本区别吗?【总结】什么样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请学生再举出一些扦插的例子。然后PPT展示 部分扦插成活的植物的例子,如富贵竹、绿萝、豆瓣绿、多肉植物等。 【延伸】扦插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学生回答问题: 1可以等吊兰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播种。 2分一株下来放水里生根后栽种,或直接插到土里生根。 讨论完成思考题:根本区别在于是否 有受精卵的形成过程。观察PPT图片,了解扦插可以用茎,也可以用叶。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究:薄荷的扦插分小组讨论:插条如何选择、处理? 学生观察:几株已经生根的富贵竹和绿萝实物,观察其生根的部位。 【提示】生根的部位?多长的茎段?需要茎段上留些什么?怎么留?等等。 小组讨论分析:扦插要点及保证成活的要点。例如,茎段上平下斜、去掉大部分甚至全部叶片、至少有一个节要插入土里等等。 组织小组完善本组方案。学生分小组讨论扦插的方案。 每组按要求完成分析任务,最后完善自己小组的方案,并设计一份记录表。 课下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完成扦插任务,并且记录。(二)引入新课(第2课时)PPT出示嫁接了蟹爪兰的仙人掌。 【提问】这盆开着鲜花的植物叫什么?是仙人掌?还是蟹爪兰? 它是仙人掌和蟹爪兰嫁接的产物。观察,思考,回答。嫁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无性生殖的应用”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何为砧木?接穗?嫁接? 2嫁接时哪个为砧木?哪个为接穗? 3嫁接的类型? 4嫁接成活的关键点是什么?为什么?成活后新个体与接穗还是砧木比较像? 根据学生回答,结合PPT中有关嫁接的过程总结嫁接的有关知识。简单介绍嫁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问】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嫁接属于哪种生殖方式?小组讨论 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提示:过程、繁殖速度、特点、应用等) 2植物具有多种生殖方式有什么适应意义?自主阅读,根据课本独立完成问题。 简单了解有关嫁接的过程、类型和成活的关键点。 重温有性生殖和无 性生殖的内容。 再次体会科学知识 在生产中的应用。 讨论交流,明确两 种生殖方式的区 别,了解植物生殖多样性使得其更适应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无性生殖的方式【提问】我们已经充分明白了无性生殖的内容,那我们还学过哪些生物可以进行无性生殖?分别是什么方式? 根据回答总结出出芽生殖、分 裂生殖、克隆等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学生思考回忆旧知识,交流回答问题。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整理已学过的生物的不同生殖方式。梳理知识课堂检测:拓展作业1每小组完成扦插探究活动。2自主学习组织培养。记录探究活动过程,阅读学习。五.板书设计有性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种子中的胚新个体扦插无性生殖:母体新个体 茎叶嫁接 形成层紧密结合(砧木和接穗)组织培养、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克隆、孢子生殖等枝接芽接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概述变态发育的概念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二)能力目标观察、整理和分析信息,尝试比较、概括和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同昆虫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变态发育的概念区别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对比昆虫的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 教学难点:描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家蚕图片、彩印照片,整合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毛毛虫遇到蝴蝶,毛毛虫羡慕蝴蝶漂亮,蝴蝶如何安慰毛毛虫? 假设自己是蝴蝶,给毛毛虫一个安慰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转折:出示家蚕的图片,叙述“本节课我们通过再现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来探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明确本节课的“主角”(一)大致了解家蚕的一生出示活动一的任务及要求:活动一:观察课本第10页家蚕生殖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形态图1.排一排在书上完成观察与思考第一题将各图按照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排序,并总结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时期。2.想一想对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你还有哪些困惑和想知道的呢?要求:每个人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展示、总结家蚕的一生大致经历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播放视频:家蚕的一生(展示看视频的任务:找找刚才的问题答案,观察家蚕在不同的时期,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的特点,再现家蚕的发育过程)带着任务要求看书,分析课本彩图大致排序想想家蚕是如何生殖发育的,找出自己的困惑学生带着任务看视频,边看边思考提出问题的同学解答自己的问题(二)详细再现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总结每个时期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关掉视频, 引导学生回答视频前提出的问题。活动二:详细再现家蚕的发育过程1.再排一排每组将家蚕一个时期的照片排序,详细再现家蚕的这一发育时期。2.再想一想总结这一个时期家蚕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特点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引导展示、交流、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详细的将家蚕一个发育时期的照片排序,仔细观察每幅图片总结家蚕这个时期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的特点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交流(三)对比家蚕的幼虫期和成虫期,尝试总结变态发育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比刚才总结的家蚕的幼虫期和成虫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变态发育的概念(并简单知道青蛙也是变态发育)仔细对比,说出自己的体会尝试叙述变态发育的概念全面认识变态发育的概念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转折铺垫:分析家蚕的“蛹”期转折衔接:认识“蛹”期再展示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蚕的幼虫期与成虫期形态结构差异这么大,有的器官要消失,有的器官要重建,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如何来实现呢?转折:是否所有的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差异都这么大,都需要一个“蛹”期进行器官的重建呢?出示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图片边观察,边体会,为什么会有“蛹”这个时期(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活动三分析课本第11页第2、3两段图文,思考下列问题:1.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有哪些异同?是变态发育吗?2.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3.再比一比:蝗虫的发育与家蚕的发育有哪些异同?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引导各小组在班内交流展示,总结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观察并思考蝗虫会有“蛹”期吗?特别注意对比蝗虫与家蚕的生殖发育有何异同组内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总结(三)区分蝗虫的发育和家蚕的发育,定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引导学生认识蝗虫也是变态发育,引导学生区分蝗虫和家蚕发育的不同,生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概念通过展示理清蝗虫的生殖发育与家蚕生殖发育有何异同。区分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区分概念(四)了解自然界中更多的昆虫出示“走进生活”的昆虫代表和与他们相关的题目A 赤眼蜂 B蚊子 C螳螂 D苍蝇 E蟋蟀 F蝼蛄 G菜粉蝶 H蝉1.区分:上述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的有( );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有( )2.你知道吗?蚊子:为什么水多的地方蚊子多?菜粉蝶:它危害农作物的时期是哪个阶段?什么时期消灭它最合适?赤眼蜂:它不捕食其它昆虫,但它却是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的天敌,这是为什么?出示图片,播放相关视频为学生了解更多的昆虫提供资料了解更多昆虫的生活,认识到他们以自己特有的生殖和发育方式适应了环境,在生物圈中广泛的繁衍。三、昆虫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出问题:小小的昆虫一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历史上他们曾产生过怎样的影响?今天呢?认同随着人们对昆虫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会与昆虫在生物圈这个共同大家园中会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教学难点: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的理解三.教学准备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补充说明认真观察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么? 点拨指导得出结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解释说明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一.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在陆地上生活,也可在水中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举例:青蛙、蟾蜍、大鲵等。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环境质量的优劣与变迁会严重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及分布。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识别鸟卵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2.概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二)能力目标:1.在图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2.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录象、图片渗透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鸟卵的结构和功能。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二)教学难点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鸟卵的复杂结构,自主建构“鸟卵的结构特点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的概念。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探究用具(培养皿、放大镜、镊子、鸡蛋)。(二)学生准备每组2个鸡蛋、收集与鸟类生殖和发育有关的资料、预习新课内容。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设计查看鸟的生殖和发育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问题引导课题:鸟的生殖和发育1.两位学生代表展示课前准备的诗歌和图片资料,其他同学欣赏。2.思索回答。3.在小组内提出问题,看看谁提得最多,谁的问题最具有代表性。4.明确学习主题。带着疑问走进鸟的世界,去探索鸟的生殖和发育。1.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展示2.引入课题:大家都有很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走进鸟的世界,去探索鸟的生殖和发育。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讲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独学木马旋转形式检查个别抽测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探究一:认识鸟卵的结构,探究其功能1.独学:实验方法步骤2.对学:共同体操作实验、观察各结构,联想其功能。探究时,要思考的内容: 【动动手】将生鸡蛋放置掌心,用力握,鸡蛋会碎吗?用空蛋壳装水,水会漏出来吗?联想卵壳还有什么功能?【想一想】紧挨着卵壳的卵壳膜有的作用?【看一看】卵壳下面是否有个小空腔?【动动手】观察杯中的结构,你会发现系带将什么结构悬浮在卵白中,系带起了什么作用?【动动手】用笔戳下卵黄,你发现什么结构包裹着卵黄?该结构的作用是什么?【生活小常识】生活中,鸡蛋因为营养丰富而被作为人类的食品,你可以知道卵黄有什么作用? 【生活小常识】爱美的女士喜欢做面膜,可以用蛋清和面粉调和自制面膜,可见卵白(蛋清)有什么作用? 【考考你的眼力】你找到胚盘所在的位置吗?未受精卵的胚盘小而色浅,受精卵的胚盘大而色浓(如图),这是一个受了精的鸟卵,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呢?3.完成探究一+板书:(1)根据你的观察 实验,绘出鸡卵结构图,并标出结构名称和功能。(2)请结合动物细胞的结构,想想一个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对吗?(3)小展:生成、补充、质疑(4)大展:追问、质疑、补充(5)自主建构“鸟卵的结构特点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的概念。回想刚才李同学给大家展示的图片资料和观察教材20页图片,独自完成探究二:归纳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哪些阶段?“鸠占鹊巢”这个典故说明什么问题?(觉得吃力的可以讨论完成)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质疑,补充。再次说出鸟的生殖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1.提问:生活中常见的鸡蛋就是一个鸟卵,那么,鸟卵有什么结构特点适于在陆地上发育呢?今天我们就以鸡卵为实验材料,通过实验来认识鸟卵的结构。2.探究鸟卵的结构(1)讲述观察的基本方法:由外到内,层层深入(2)提出实验要求:观察要做到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探究提示操作要点,指导探究方法。(3)课件展示气室结构和鸡卵结构图 (4)组织学生进行大展,并适时追问,质疑(5)及时评价 (6)纠正错误答案 (7)指出鸟卵的结构特点适于在陆地上发育。1.产卵只是生殖发育的一个阶段,引出下一主题: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课件展示,总结鸟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情感教育 爱鸟护鸟观看视频和图片思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知识建构(总结归纳)1.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请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2.代表展示学生展示后,教师出示自己的总结课堂检测:通过即时反馈的答题结果选学生进行作答分析或者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展示名师训练试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答题课后活动请你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卵壳上有许多气孔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难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三.教学准备PPT四.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复 习导入新课师生问好!1.鸡蛋的结构?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经由母亲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现在我们已进入了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思考问题学生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谈出自己的疑问。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新课一.生物的性状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分别找出他们相像和不相像之处。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亲子间的相似性就叫遗传,他们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大屏幕展示几组图片,总结性状的定义相对性状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展示转基因超基鼠的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2.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3.实验证明,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4.在后代的遗传中,传下去的是什么?观察一张母子合影的照片学生观察,并作出回答。1.形态结构;2.生理特征;3.行为方式。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后代的遗传中,传下去的是基因,而非性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无论从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价值观方面都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总 结练 习展示转基因资料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总结本节重难点课后题,练习册学生阅读,讨论转基因食物的危害南橘北枳做习题讨论总结归纳巩固新知识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资料、动手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2渗透基因与染色体同步变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的研究能力。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激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和生殖的生物学含义,领悟生命的神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2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教学难点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2人体染色体图片。3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图片。4两两相同的水性笔、铅笔,颜色不同的贴纸等。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展示】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的照片和相关的介绍性文字,强调DNA鉴定技术、展示有关DNA鉴定技术的新闻材料。【提问】DNA是什么?DNA鉴定还有哪些其他的应用吗?DNA有什么结构使它能确定人的身份和亲缘关系呢?师生交流后,学生能够理解或说出亲人的基因相似性大、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基因组成。教师展示课题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观看图片和阅读相关资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推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到DNA与基因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知识,自然引出本节课题。探究新知教师活动一:带领学生分析和确定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浏览本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布置学生自主分析他们已经懂得的和暂时还不懂的知识各有哪些,在学生阅读的时候板书大致的知识框架。【基因、DNA和染色体】教师活动二:【展示】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示意图。【提问】同学们知道DNA是遗传物质,也知道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还能够将DNA和基因联系起来思考,非常不错!那么,谁能结合这个图示内容,准确地说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吗?有没有人能用概念图的方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呢?教师活动三:【提问】人体细胞中有多少染色体?亲代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观察人体染色体组成图,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疑问吗?【展示】人体染色体组成图和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图。教师活动四:首先肯定学生的发现、分析讨论和提出疑问的能力。【提问】不管亲代还是子代,所有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23对、46条,为什么子代的染色体数目不加倍呢?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到底有何规律呢?布置游戏活动 4人一组,每组利用课前准备的8支笔,每一支笔代表一条染色体。玩“模拟马蛔虫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游戏,画出示意图。(要求:相同形状的水性笔4支,红黑各两支;相同形状的铅笔4支,两两花色相同。)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师生对比各自作出的图解,统一答案后,提出新的思考。教师活动五:【提问】1为什么亲代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的,还两两相似?2亲代产生生殖细胞的时候是不是任意传一半染色体就行了?3是不是上面两条马蛔虫后代的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讲解我们都知道,人的细胞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之分,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细胞两种类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教师活动六:【提问】如果把笔的不同部位或者不同花色看成不同的基因(也可以在笔上贴上不同颜色的贴纸,表示不同的基因),则基因的传递有什么规律?【讲解和提问】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23对,染色体形态彼此相同,基因数目也不变;其他生物也是如此,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都能维持稳定。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提出合理的解释呢?【展示】人类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解,并指导学生一起填写;然后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上的插图“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巡视检查学生填图情况,规范作图。教师讲解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开,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其上的基因也成单存在。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又恢复成对状态,其上的基因也恢复成对状态。基因随着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教师活动七:【提问】无性生殖的后代与亲代十分相似,这与染色体和基因之间的传递有关系吗?学生活动一: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阅读教材,找出自己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学生活动二:用语言描述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为“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能够用概念图的方式表达三者的关系。学生活动三:学生根据以往接触的知识或者教师展示的图片,结合阅读教材,回答出人体有23对、46条染色体,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通过生殖过程由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发现染色体成对存在的现象,提出各种疑问,如染色体为什么是成对的?子代染色体数目为什么不增加?子代的染色体与亲代的染色体有什么联系?等等。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自由解答。学生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玩“模拟马蛔虫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游戏,在草稿纸上画示意图。根据老师的要求,有12组学生到黑板上做图。学生活动六:结合小游戏和阅读的教材内容,根据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经过小组讨论后,自己组织语言发言说明。填写教材插图“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学生活动七:思考或讨论,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评价、补充,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到:无性生殖过程不涉及性别,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新个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是母体的“克隆”,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提问,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图片,阅读教材,通过生生见讨论,回答老师的提问。通过小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动手和知识应用能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你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展示】学生自主总结后,展示本课的知识提纲,给学生填空。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巩固练习PPT展示练习题。完成练习题。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P32上的练习题。2自选材料,制作“基因、DNA和染色体”的模型。板书设计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的传递基因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情感态度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近亲结婚的危害。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器材;教学课件PPT;代表显隐性基因的透明和彩色材料。学生准备:调查自己及父母眼睑及卷舌的情况,并统计。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有什么发现?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传病白化病。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患遗传病了呢?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来自于哪里呢?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思考并回答。以生活实例的图片引入本节的内容。探究新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的。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做得最成功的当属一个叫做孟德尔的奥地利人,在18581865的8年间,他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又有什么窍门呢?请大家看P33P35,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并回答。【材料分析】首先第一个问题:孟德尔为何选定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1)豌豆具有多对差别明显的相对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黄粒与绿粒。这样可以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豌豆的相对性状非常的明显,如高茎和矮茎,高茎的范围在1.82.1米之间,矮茎的范围在0.30.5米之间,非常易于观察。除这点外,豌豆还有其他的什么特点吗?(2)纯种。有人知道纯种的意思吗?大家看到上节课我们曾学过的这幅图,父母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相同,这就叫纯种;反之,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不同,就叫杂种;这幅图中哪个个体是杂种?那为什么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呢?教师给出答案,这是由它的花的结构决定的:每一朵豌豆花都是两性花,自然状况下,它们会在花瓣张开之前自花授粉。也就是说构成每一个豌豆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来源相同,进而控制同一个性状的基因相同。如果人为地将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植株杂交,就会长出(杂种豌豆)。孟德尔就是特别注重这一点,才选用它来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孟德尔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教师讲解:“”代表杂交,所有的豌豆分三代出现:亲代,子一代,子二代。子一代的种子是如何得到的?(杂种高茎豌豆自花授粉)也就是自己既当父本,又当母本。实验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杂交;步骤二:自交活动一: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贴板表示杂交过程步骤一中的基因传递过程。 教师引导:(1)大家觉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基因是直接传给子代的吗?有没有什么桥梁?(3)有人能将生殖细胞的基因表示出来吗?(4)基因的传递有没有方向?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5)大家对于现在黑板上的演示图是否满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杂种高茎豌豆细胞中含有两种基因,一种是控制高茎的基因,一种是控制矮茎的基因。哪种基因控制的性状被表达呢? 我们将这种在杂种细胞中,通过性状表达出来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呢?另一个基因被隐藏了,它在杂种子二代中又有体现。所以我们把性状被遮掩的这个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相应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为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为隐性性状。高与矮这对相对性状,哪个是显性性状?哪个是隐性性状?书上用什么表示基因?教师讲解:如果我们现在用d表示控制矮茎的基因,表示控制高茎的基因则为D。步骤一中所有个体的基因组成为:dd、DD、Dd。由此我们知道,表现为高茎的基因组成有:DD、Dd;表现为矮茎的基因组成有:dd。如果我们只关注图中用字母表示的基因组成和豌豆性状的变化,就成了这么一幅图,我们管它叫做遗传图解。活动二:同学们能不能模仿步骤一的遗传图解,用尽量简洁明了的方式画出步骤二,也就是从子一代到子二代的基因传递过程呢?注:用水性笔的粗端,画的好的上台展示。【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大家的表现真的是太精彩了,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来解释的现象。课前我们做过一个家庭性状小调查,其中小可同学他的父母都能卷舌,而他本人却不能卷舌,为此,他很困惑。你能帮他解释这一现象吗? 【禁止近亲结婚】能否卷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会怎样呢?一对健康的夫妇有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像这样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我们称为隐性遗传病。什么关系的人携带相同隐性基因的几率高呢?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属于近亲?为什么近亲结婚容易患隐性遗传病呢?同学们都读过红楼梦吧,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薛宝钗是贾宝玉姨妈的女儿。他们的爱情故事曾让许多人唏嘘不已。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贾母阻止宝玉和黛玉的结合以及促成宝玉和宝钗的结合分别有什么对错呢?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思考并回答。思考问题。聆听老师的讲述思考并回答:高茎和矮茎杂交获得种子,种子种下去全为高茎;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再种下去,长出的植株有高有矮。学生讨论,小组配合,上台演示并解说。思考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思考并画出遗传图解,上台展示。思考并解释。回想起黑人家庭的白化病小孩。观看版图,思考并回到问题。回答:他们均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如果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和表达能力。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古典文学,结合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课堂小结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