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20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9.声音的产生 教案 (精品).doc

  • 资源ID:20848       资源大小:42.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0金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020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9.声音的产生 教案 (精品).doc

9.声音的产生【教材分析】教材从生活入手,一步步揭示有关声音的科学。首先让学生感受声音,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其次让学生用保鲜袋制造声音,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猜测,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最后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发声方式。教学时,学生在感受声音制造声音实验验证解释现象拓展感受的层层递进环节中,经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如:说话的声音、上课铃声等,甚至有些学生在无意间的活动中能“制造”声音。但是,熟悉的生活现象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也不会专门去探究声音的奥秘,对科学探究过程更没有真正领会其严谨性,也不具备独立的科学探究能力,欠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声音的产生进行专一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学生通过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操作活动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科学探究:学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过程中,经历声音产生的研究过程。科学态度:学生在操作实验中亲身感受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研究要尊重事实,同时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声音有关的生活现象。【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音叉、水、水槽、小鼓等。学生材料:尺子 、水、塑料瓶、音钹、实验记录单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声音。(3分钟左右)1上课之前我们先听听录音:(国歌声、鸟鸣声、铃声、汽车喇叭声、婴儿哭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在这些声音中,你对哪种声音最难忘,你想到了什么?小结: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声音王国,探究声音的奥秘。(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声音的认识,激发对声音世界的探索兴趣。二、初步探究,制造声音。(5分钟左右)1同学们刚刚听到那么多不同的声音,那你能制造声音吗?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保鲜袋,你能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吗?请每个小组先思考再动手试试,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实验研究,教师巡视)2班级汇报交流: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实验情况?教学预设: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3小结:同学们通过吹、搓、弹、拍等方法发出了声音。【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制造声音方法的过程比较分析,初步将“发声”与“动”建立联系。三、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1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方法能使物体发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2学生猜测,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敲击、碰撞、摩擦、摇晃)谈话: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四、深入探究,验证假设。(一)探究尺子发声时的现象1(出示尺子)介绍实验方法(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弹拨;注意轻轻弹击。)提问:弹拨尺子会有什么现象?请同学们猜猜。(生猜测)2我们的猜测对吗?请同学们实验验证吧!3请同学们迅速将实验物品整理,汇报在弹拨尺子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这种现象吗?4生汇报现象。(试讲过程中,学生回答到了振动,此时可以追问:你听到他说的词吗?振动,真棒,掌声鼓励。再请一个同学叙述振动。)PPT完善表格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声音的产生尺子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轻轻弹拨尺子在上下振动尺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尺子发声时在上下来回地、迅速地运动,物体的这种运动有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就是振动。(二)探究音响发声时的现象1是不是其它物体发声时也像尺子那样振动产生的呢?请继续观察实验。播放音乐,你们知道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2你看到振动了吗?怎样知道音响在振动呢?(手摸,有的同学会说在电视上看到的能说明音响在振动的方法及现象。)3老师准备了一个气球,当把气球放在音响前,猜会有什么现象?(演示:气球挂在音响前,学生观察现象)4刚才老师的演示,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声音的产生尺子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轻轻弹拨尺子在上下振动尺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音响气球将气球放在发声的音响前气球在振动音响振动可以产生声音5小结:音响发声时是音响在振动,这个振动虽然看不到,但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如气球来观察。(三)探究向塑料瓶吹气发声时的现象1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我们观察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你们想独立完成一项实验吗?那老师现在给每组同学准备了特殊的礼物泡沫粒和不带盖子的塑料瓶。下面请每个小组想办法使塑料瓶发声并观察发声时的现象,填写研究报告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声音的产生2班级汇报: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研究的成果?还有没有不同的实验方法?3根据学生汇报完善表格。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声音的产生尺子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轻轻弹拨尺子在上下振动尺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音响、气球将气球放在发声的音响前气球在振动音响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不带盖的矿泉水瓶、泡沫粒空瓶里放泡沫粒,吹瓶口瓶内泡沫粒在振动瓶内空气振动产生了声音4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你发现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振动产生声音。)五、研究终止声音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再猜一猜:终止声音,振动会停止吗?1引导实验: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手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5秒,再停止5秒。(教师用ppt呈现倒计时)2你们有什么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说明了什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发现当声音停止时,物体的振动也停止了。(板书:振动停止)3你能让物体声音消失吗?想试一试吗?(生演示:提供音钹,先让音钹发声,再按住,其他同学听)小结:物体在振动产生了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消失了。(板书:声音消失)【设计意图】体验并描述尺子、瓶子、音响、音钹等物体发声时的现象,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进而获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时明白了振动停止,声音消失这一现象。六、运用研究成果,解释现象(5分钟左右)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也消失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2演示:敲击音叉,接近水面,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每个小组准备一水槽水,教师敲击音叉在每个小组接触水面,演技观察现象)3演示:鼓面放水,敲击鼓面,给每个小组演示一次,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七、课外拓展,了解动物的发声1我们不仅能在实验中发现物体振动产生发声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其实动物也有自己的发声方式,请同学观察视频,一起来了解哺乳动物、昆虫、鸟类、蛇、鱼类等动物的发声。八、总结评价,概括声音产生。(2分钟左右)1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2师生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声音的产生”这个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同学回去后多留意身边与声音有关的事情或问题,多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将你的发现或问题告诉大家。【板书设计】9.声音的产生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声音的奥秘- 6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9.声音的产生 教案 (精品).doc)为本站会员(备课啦)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