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1(含解析).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二)一、填空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整个世界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________,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________。 4.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改变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的产生。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________。 6.我们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________,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________ 7.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________的物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________。 二、选择8.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都是( )。 A. 形态发生了改变 B. 产生新的物质 C. 没有什么变化9.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 A. 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 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0.铁钉在有腐蚀条件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 刷油漆 B. 抹油 C. 放人盐水中11.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 A. 黑色 B. 紫红色 C. 蓝色1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13.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 )的接触,以防生锈。 A. 水 B. 空气 C. 细菌14.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 )。 A. 变红色 B. 变蓝色 C. 没有变化15.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 )。 A. 没有什么变化 B. 会熄灭 C. 烧得更旺1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含量的增加。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17.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 A. 口腔中含有糖 B. 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 C. 米饭本来就是甜的18.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 A. 只变成液态的糖B. 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C. 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19.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 A. 只有空气 B. 只有水分 C. 是空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20.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 A. 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B.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C. 在呈酸性的潮湿土壤中三、判断21.蜡烛燃烧,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 22.做泥塑或面塑属于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 2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尝到了甜味。() 24.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2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 26.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 27.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2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会伴随有颜色或气味的改变。 () 29.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 30.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综合31.如下图所示,六个没有标签的容器中分别装着白醋、水、食用油、淀粉、碘酒、小苏打。小米同学分别取样进行试验,结果如下:A和B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C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D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B和C混合产生蓝紫色物质。还发现,打开E时有闻到刺鼻的酸味。 (1)请你帮小米鉴别容器中的物质,重新标上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A和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烧杯外壁会感觉到________。A和E混合产生的大量气体能使燃烧的火柴________,这种气体实际上是________ 。它还有一种特征是________。 32.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如图)。仔细回顾观察实验过程,回答问题(1)写出整爪实验过程中的任意两个物理变化:________ (2)写出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任意两个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 (4)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比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________等等。 五、简答33.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至少4种),并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34.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因素,设计一个实验。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实验的材料: 实验的方法: 35.附加题: 括号内是区别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B. 氧气与二氧化碳(看颜色) C. 食盐与白糖(尝味道)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 1.【答案】物质;物质 【解析】【解答】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物质构成的。【分析】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答案】变化 【解析】【解答】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只是有的快,有的慢。【分析】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3.【答案】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解析】【解答】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分析】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4.【答案】产生气体;产生沉淀;发光发热 【解析】【解答】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的产生。【分析】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会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如,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颜色发生变化;蜡烛燃烧会发光发热等。5.【答案】物理变化 【解析】【解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质的质量形态等发生变化,也就是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6.【答案】蓝紫色;化学变化 【解析】【解答】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蓝紫色,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化学变化。【分析】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产生了新物质。7.【答案】红色;铜 【解析】【解答】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红色物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铜。【分析】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铜。二、选择 8.【答案】A 【解析】【解答】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等这些变化只是将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答案为A。【分析】物质都是变化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形态、状态等发生变化。9.【答案】B 【解析】【解答】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此过程只有融化,是物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产生,所以不是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解析此题考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0.【答案】C 【解析】【解答】铁钉在于空气和水接触的时候容易生锈,放人盐水中同样还是与水和空气接触了,因而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故答案为C。【分析】铁钉生锈是与空气和水接触,那么要防止和减缓铁生锈,就要隔绝其生锈的条件。11.【答案】C 【解析】【解答】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蓝色。故答案为C。【分析】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产生一种新物质。12.【答案】B 【解析】【解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13.【答案】A 【解析】【解答】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将铁和水隔绝了。故答案为:A。【分析】铁在与空气和水接触的条件下容易生锈,那么我们可以隔绝空气和水,来防止生锈。14.【答案】A 【解析】【解答】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红。故答案为A。【分析】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铜,铜是红色的。15.【答案】B 【解析】【解答】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熄灭。故答案为B。【分析】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同时自己也不能燃烧。16.【答案】A 【解析】【解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大。故答案为A。【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阻止向外散热,形成温室效应。17.【答案】B 【解析】【解答】因为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B。【分析】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产生葡萄糖,所以会有甜味。18.【答案】B 【解析】【解答】加热白糖,固体的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白糖;不断加热后,白糖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并散发出焦味;继续加热,黑色的炭会燃烧。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加热白糖实验。19.【答案】C 【解析】【解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C。【分析】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20.【答案】B 【解析】【解答】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就没有水和空气,可以使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速度减慢。故答案为B。【分析】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三、判断 21.【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分析】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就看有没有新物质产生,有就是化学变化,没有就是物理变化。22.【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泥塑和面塑物质的种类没变只是将它们的外观形状变了。【分析】它们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23.【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我们在吃米饭时,要长时间的咀嚼才会尝到甜味。【分析】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只是将大块的食物嚼碎,变成小块,之后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糖,才会尝到甜味。2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分析】铁在空气和水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新物质铁锈。2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包括世界,人和动物。【分析】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房屋和马路也是变化的物质。【分析】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有快有慢。2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2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会伴随有颜色或气味的改变。【分析】有颜色或气味的改变,可以说产生了化学变化,但是有的化学变化是没有颜色或气味的变化。2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分析】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说明生成了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3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分析】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四、综合 31.【答案】(1)小苏打;淀粉;碘酒;食用油;白醋;水(2)有些凉;熄灭;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解析】【解答】1、A是小苏打;B是淀粉;C是碘酒;D是食用油;E是白醋;F是水。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烧杯外壁会感觉有些凉;产生的气体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实际上是二氧化碳,它还比空气重。【分析】白醋是白色液体、水是白色液体、食用油是黄色液体、淀粉是白色粉末、碘酒是黄色液体、小苏打是白色粉末。打开E时有闻到刺鼻的酸味,则E是白醋;A和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则A是小苏打;B和C混合产生蓝紫色物质,而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蓝色物质,B瓶是白色粉末,C瓶是黄色液体,故B是淀粉,C是碘酒;D是黄色液体,只能是食用油了;F是无色液体,只能是剩下的水了。32.【答案】(1)糖的温度上升糖熔化(2)加热一段时间糖水变成焦色;产生特殊的异味(3)产生新物质(4)产生沉淀物 【解析】【解答】1、糖的温度上升;糖熔化。2、加热一段时间糖水变成焦色;产生特殊的异味。3、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4、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比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等。【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五、简答 33.【答案】组成合金制成不锈钢。涂上保护层-如油漆、搪瓷等。电镀。放在干燥的地方。原理:与水和空气隔绝 【解析】【解答】组成合金制成不锈钢。涂上保护层-如油漆、搪瓷等。电镀。放在干燥的地方。原理:与水和空气隔绝。【分析】铁与空气和水接触产生了铁锈,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34.【答案】铁钉生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 铁钉若干、水杯、碟子。 把两个铁钉放在水杯里,确保钉子能全部进入水中;再把两个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再把两个铁钉放在碟子中,喷水,使铁钉保持潮湿。每天记录两次。 【解析】【解答】研究的问题:铁钉生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假设: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 实验材料: 铁钉若干、水杯、碟子。 实验方法:把两个铁钉放在水杯里,确保钉子能全部进入水中;再把两个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再把两个铁钉放在碟子中,喷水,使铁钉保持潮湿。每天记录两次。 【分析】铁生锈是与空气和水作用造成的,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注意作对比实验,有利于得出正确结论。35.【答案】B 【解析】【解答】A、白酒会闻到一股刺鼻的酒精味,食醋会闻到酸味,可以区分,所以A符合题意。B、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看颜色不能区别两者,所以B不符合题意。C、食盐会尝到咸味,白糖会尝到甜味。故答案为:B。【分析】有些物质有其自己特有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利用此差别可以将其区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