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5.2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一) 说课稿

  • 资源ID:12358       资源大小:20.0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0金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5.2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一) 说课稿

5.2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一)说课设计: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说课内容: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二课时。我的教学思考1、我对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例3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分一分”这一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我对教材的处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圆片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圆片,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定商。与第一层次不同,这里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在处理例4教学时,吧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3、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我的教学设计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交流提高”、“巩固深化、拓展应用”、“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上课伊始,结合学生属于低年级,对玩具特别感兴趣的年龄特点,创设了一个给四驱车配电池的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除法算出每辆四驱车装3节电池,6节电池,9节电池,28节电池能够分别装配几辆四驱车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调到最高点。接着,老师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的困难(实际上是老师故意制造的困难),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利用原来学过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这节课。等学了新知识后,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提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首先,我创设了“分圆片”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并把分的情况填在事先发好的表格里。让学生体验分的过程,通过小组汇报,使学生明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这时教师点拨,并用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有18个圆片,平均每人分6个、7个,能分几人这一问题。我着重追求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糖,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总之,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考,教师巡视、点拨。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圆片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数”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放手让学生试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再针对横式中的“商”和“余数”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强化认识,并且注意一下“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2、演算结合,掌握方法在进行例4的教学时,让学生尝试计算,遇到疑问时,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寻求方法。思考、讨论后回答:有57羽毛球装9筒,每筒装几个不?还剩几个?,怎样想的呢?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就使57里面有几个9,想9和几相乘的积要比57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如果相乘时的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9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57,还应最接近57,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进行计算。这样,把摆和算统一起来,实现操作过程数学化,达到了操作和计算的有机统一,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抽象化过程。还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1、巩固新知。安排了“课堂活动”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糖葫芦分一分,摆一摆。2、达标反馈。给学生出示一组有层次、有结构的练习题,既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再一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不因课的结束而结束。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回顾、评价反思。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体会、谈收获,教师总评。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紧扣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注意事项

本文(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5.2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一) 说课稿)为本站会员(苹果熟了)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