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4.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教案

  • 资源ID:12148       资源大小:1.13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0金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多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4.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教案

4.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n 教学内容课本34页单元主题图、35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n 教学提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口算方法和渗透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思想。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会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不同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n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小棒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超市情景图。师告诉学生在这幅图中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师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师进行质疑:用我们原来学习的20以内的加减法能不能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师小结: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最基础的知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开始研究。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设计意图: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入课题,让学生从所发现的数学信息里面,列出数学算式后发现与前面学习的知识有所不同,从而引入课题。(二)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教学例1(1)求一共有多少盒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小朋友在商店购买铅笔,售货员说:“左边有4盒,右边有2盒”。可以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盒铅笔?)生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列式为:4+2=6(盒)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学生会说“4和2合在一起是6,所以4+2=6。”设计意图:加法的算理是学生在一年级接触加法时就已经理解了,只要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计算。所以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会说“4和2合在一起是6,所以4+2=6。”师让生用小棒摆出4盒铅笔加2盒铅笔等于6盒铅笔。(用一捆小棒表示一盒铅笔)(2)求一共有多少支学生摆后在多媒体上展示后,师提醒学生售货员叔叔说“每盒10支”后再次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知道:这道题由于已知条件的变化引起了问题的变化。现在不是让你求一共有多少盒,而是求一共有多少支?计量单位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盒”变成了“支”让学生列出算式。预设:1盒10支,4盒就是40支,2盒就是20支。因此列式为:40+20师提醒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探究40+20的计算方法。(3) 探究算理生在组内探究40+20的计算方法。预设1:学生用一捆一捆地数的方法,从40数起,50,60,所以40+20=60。 当学生出现第一种算法后,可以质疑:用数小棒的方法算出了40+20=60,但是每一次都来数小棒方便吗?让学生明白用数的方法比较麻烦,你能不数小棒,直接想40+20怎样算吗?如果学生还是说不出来,师则作进一步的启发。预设2:4个十加2个十得6个十,所以40+20=60。板书: 4盒 + 2盒 = 6盒让学生说出:4盒就是4个10支,2盒就是2个10支,6盒就是6个10支。板书:4个10支 + 2个10支 = 6个10支师指导学生对照上面的算式说出4个十+2个十=6个十同时板书:4个十+2个十=6个十师提示:想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能计算40+20吗?引导学生说出:因为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所以40+20=60。(4) 比较4+2和40+20师提醒学生比较一下,4+2和40+20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理解不管是计算4+2还是算40+20,都要想4+2=6,不同的是4+2是4个一加2个一等于6个一,而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板书:40 + 20 = 60 (5) 小结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实际上是在想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只是把它们的计数单位(十)加在后面。(6) 练一练30+40 60+20 20+70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2、 教学例2(1)根据情景图列式 师提示学生:在例1中研究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下面我们再来研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减法,先来看情景图。出示例2情景图师让学生说出你发现了那些信息?根据自己所发现的信息提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根据情景图找出里面的信息,然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就在身边。预设:还剩多少支铅笔?师让学生说出算式:60-10师板书:60-10(2)探究算理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有了先前加法的经验,学生可能很快地想到刚才类似的方法,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抽学生汇报交流,最后进行算法优化。预设1:6捆小棒去掉1捆,还剩下5捆,也就是50;预设2:6个十减去1个十得5个十,就是50;从60起一十一十地倒着数;预设3:用加法10+50=60来想60-10=50。师引导学生用想一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来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减法和想加法算减法这两种计算方法。(3)小结可以想一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来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减法。(4) 练习90-40=说出计算方法。(3) 巩固新知:1、摆一摆、填一填2、 想一想、算一算设计意图:将这两道题设为巩固新知的练习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算理。(4) 达标反馈1、看图列式并计算。( )+( )=( )( )-( )=( )( )-( )=( )2、 算一算、并说一下是怎么算的?3+5= 7+2= 4+5= 1+7=30+50= 70+20= 40+50= 10+70=3、 口算 10+50= 30+20= 30+40= 70-20= 90-50= 50-40= 20+10= 70-40= 70-60= 80-30= 90-20= 20+50= 10+80= 70-50= 40+50= 10+60= 4、 在里填上、或。 40+5060 90-2080 4080-40 10+4060 40+2030+40 60+3030+60 50-3040+10 30+1080-30 答案:1、40+20=60 60-40=20 60-20=402、8 9 9 8 80 90 90 803、60 50 70 50 40 10 30 10 50 70 70 90 20 904、 (5)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设计意图:不拘一格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6) 布置作业1、口算2、连一连3、 看图列算式4、 夺红旗5、 实践应用答案:1、90 70 10 40 40 60 30 40 80 30 30 302、3、40+10=50 40+30=704、70 0 50 50 90 40 10 405、 (1)50+30=80(元)(2)90-80=10(元)(3)答案不唯一。n 板书设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4盒 + 2盒 = 6盒4个10支 + 2个10支 = 6个10支4个十 + 2个十 = 6个十40 + 20 = 6060-10=50(支)n 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生:4个十加2个十得6个十,所以40+20=60。板书: 4盒 + 2盒 = 6盒生:4盒就是4个10支,2盒就是2个10支,6盒就是6个10支。师板书:4个10支 + 2个10支 = 6个10支生:4个十+2个十=6个十同时板书:4个十+2个十=6个十师 :想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能计算40+20吗?引导学生说出:因为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所以40+20=60。师:我们比较一下比较4+2和40+20。4+2和40+20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 同?师:计算4+2还是算40+20,都要想4+2=6,不同的是4+2是4个一加2个一等于6个一,而4个十加2个十等于6个十。板书:40 + 20 = 60 教学资源100以内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口算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做对了_____题(共50题)1) 0+70= 2) 40+40= 3) 10+90= 4) 60+40= 5) 30+60=6) 80+20= 7) 60+10= 8) 40+30= 9) 40+50= 10) 50+40=11) 70+30= 12) 40+40= 13) 40+30= 14) 30+40= 15) 60+30=16) 10+20= 17) 10+20= 18) 40+40= 19) 40+40= 20) 20+10=21) 20+80= 22) 50+40= 23) 40+40= 24) 50+30= 25) 20+10=26) 70+20= 27) 20+80= 28) 90+0= 29) 10+20= 30) 40+40=31) 20+70= 32) 70+20= 33) 30+70= 34) 10+70= 35) 60+30=36) 30+70= 37) 70+30= 38) 50+40= 39) 30+10= 40) 80+10=41) 40+50= 42) 10+80= 43) 20+70= 44) 20+80= 45) 70+20=46) 50+30= 47) 30+50= 48) 40+50= 49) 20+40= 50) 40+30资料链接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 (1) 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而情绪过强和过弱以及情绪不佳则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记忆的困难。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认识的直观原理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应该指明的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而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 (三)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是普遍性原理,也是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形象是情境的主体,情境教学中的模拟要以范文中的形象和教学需要的形象对对象,情境中的形象也应和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一致。情境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收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 (四)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众所周知,意识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有意表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和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但遗憾的是,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意识心理活动仍然不能单独完成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正在于诱发和利用无意哀心理提供的认识潜能。 自弗洛伊德以来,无意识心理现象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所谓无意识心理,就是人们所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的不自觉的认识与内部体验的统一,是人脑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象、无意想象、非言语思维、无意注意、无意体验等等。该定义强调无意识心理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认知作用。如我们在边走路边谈话时,对路边的景物以及路上的其他东西并未产生有意识的映象,但我们却不会被路上的一堆石头绊倒。原因就是“石头”事实上引起了我们的反映,并产生了“避让”这种不自觉的、未注意的、不由自主的和模糊不清的躯体反应; 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内部体验作用。常言的“情绪传染”就是无意识心理这一功能的表现。例如我们会感到无缘无故的快活、不知不觉的忧郁,这往往是心境作用的结果。心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它能使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较长时间的情绪色彩。 研究表明,无意识心理的上述两个功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过程:首先它是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的必要形式;其次它又是促使人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或创造性工作的一种能力。可见,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是人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量源泉。情境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调用无意识的这些功能,也就是强调于不知不觉中获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五)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惰感活动)统一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是教学内容,信息载体是教学形式;情感回路中的信息是师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其载体是师生的表情(包括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动作表情等)。无论哪一条回路发生故障,都必然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只有当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注意事项

本文(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4.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教案)为本站会员(苹果熟了)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