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2.1认识上和下 说课稿
2.1 认识上和下说课设计(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学习“位置”知识的起始阶段,以模拟动物的形式表现了九只动物的位置,让学生站在自己的位置来介绍自己。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区分数学上下的知识。对上下的理解积累的经验比较多。也能很容易的就区别开来。但是对于上下的相对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这时本节课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上下时,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3)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4)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辨认上、下方向。难点: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上、下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5) 教法、学法教法: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让学生模拟九种动物,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位置,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作为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方可让多数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法:我精心设计好主要讨论的知识点,针对学生之间交流的情况,适当进行点拨。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6)说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模拟小动物的方法,安排九个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每个人的头上都带有一个动物面具。分别是小兔、小羊、小猴、梅花鹿、熊猫、斑马、老虎、大象、狮子。按照例1的位置平面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让学生用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每位动物小朋友的位置。并且告诉学生,我把你们九位动物朋友分别做成图片,贴在纸板上,再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课件出示例1平面图。让学生重新确定自己的位置。2、 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以中间的大熊猫为例来介绍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说出“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并且用、标出来。建立学生的符号意识。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自己位置。引导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从而转变学生的思维定势,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当学生认识了上下之后,找出不同的位置的动物用上下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并且在第三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例如:“梅花鹿在老虎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成“老虎在梅花鹿的下面”训练学生的思维。 3、 巩固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道双层桥的题目。让学生知道最上面的是什么?在最下面的是什么?再用上和下说一说各种车和船所在的位置。并且用不同的方法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能加上手势更好,更能形象的表达清楚。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四、归纳总结让学生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节课的收获。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5、 说板书上和下 板书的设计简洁而富有创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资料链接空间思维空间思维即空间思维能力,它是一种普遍的思维能力,是所有人在任何空间思维背景下都或多或少具备的一种能力。空间思维由三大要素组成:空间概念、呈现工具以及推理过程。空间思维能力涉及到对空间意义的理解,利用空间的各种性质形成问题,寻找答案,并呈现解决方案。通过使空间结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可视化,观察、记录、分析物体之间的静动态关系。同时空间思维也是立体思维的同义词,就表示立体思维。空间思维有能力理解空间关系,知道地理空间如何展示,能对有关的空间概念进行推理并做决策。空间思维是千万种思维中的一种,但空间思维又不同于立体思维、平面思维、定向思维、逻辑思维、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思维方式,空间思维是一种复合思维,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秀思维,快速、高效是空间思维优秀的两个显著标志。所谓空间思维,是指基于空间,从空间的事物着眼,对空间事物迅速高效地进行一系列分析判断应对及再调整处置完整谋事的思维过程